有人稱兒科為「啞科」,因為嬰幼兒不會訴說,只會哭鬧。近年來因為兒童不合理的用藥,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案例不勝列舉。
眾所周知,2004 年春晚舞蹈《千手觀音》轟動全球!其中 21 位青年殘疾演員有 17 位是由於在少兒期注射了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而致聾的,包括領舞的姑娘邰麗華。
兒童應用抗菌藥物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機制見下表(此外, 5 歲以下兒童禁用磷黴素,易致肝毒性)。
據 20 世紀 90 年代統計,中國因用藥而致聾、致啞的兒童多達 180 餘萬人。其中藥物性致聾者佔 60%,大約有 100 萬人,並每年以 2-4 萬例遞增。
以上資料觸目驚心,兒童不僅是祖國的未來,更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中寶,生怕其受到一絲絲的傷害。作為藥學工作者,在工作中,首要保證用藥安全,再言其它。
兒童安全用藥 10 大原則1. 物理降溫需慎用
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冰水或酒精擦拭方法等)是通過蒸發和傳導散熱降低機體體溫,但不能改變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作用不持久,在短時間內效果明顯。儘管物理降溫方法曾被廣泛用於臨床,但由於其會明顯增加患兒不適感,如寒戰、面板起雞皮疙瘩、哭鬧等,目前國內外指南均不推薦對發熱兒童採用物理降溫。
那什麼時候可以用物理降溫呢?北京協和醫院兒科護師程蕾曾撰文稱, 當孩子的體溫不再繼續上升, 沒有寒顫等的表現時, 家長可以在孩子體溫逐漸下降的過程中, 採取物理降溫, 提升孩子的舒適度。常用方法為溫水擦浴和冰袋放置於額頭、 腋下和股動脈等大血管處。
此外, 酒精擦浴可使血管劇烈擴張, 引起虛脫或酒精中毒, 嚴重時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所以酒精擦浴禁用於高熱兒童。
3 個月以下的嬰兒,體溫達到 38 ℃,務必及時就醫;3 個月以上兒童,體溫 ≥ 38.5℃ 或出現明顯不適的情況下,使用退燒藥。用藥的主要目的是減少孩子因發熱感到的煩躁和不舒服。
2. 用藥儘量簡化
能用一種藥就不用兩種藥,以免藥品作用疊加或發生不良的相互作用,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增高。二是單一成分的藥品更為安全。藥名帶「複方」兩字的要慎用,避免重複過量,如複方甘草片,雖止咳效果好,但 3 歲以下兒童不宜服用。
3. 用藥選擇「兒童規格」
如針對感冒、發熱、腹瀉等兒童常見病症,藥店裡基本都有兒童劑型,假如斷貨,切忌拿成人藥品調配。
4. 兒童科學用藥的順序
口服、外用(直腸、肛門)、肌內注射、靜脈滴注(輸液)。原則上能口服就不要肌內注射,能肌內注射的就不要靜脈滴注。
5. 口服給藥,注意選擇適宜、易服的劑型
如口服液、糖漿劑、幹糖漿劑、幹混懸劑、果味型片劑、滴劑、顆粒劑,既易於服用,兒童又愛吃。
6. 儘量減少一日內的給藥次數
選擇血漿半衰期較長的藥品,一日用藥 1-2 次,減少用藥次數,避免漏服和麻煩。
7. 外用藥不可用量過多
嬰幼兒的面板角化層薄弱,藥物極易透皮吸收,甚至中毒。外用時不可塗得過多、過厚,用藥時間不要過長。
8. 孩子坐車船時眩暈,首選行為治療
在乘車、船或飛機前不宜吃得過飽或空腹,停車時應儘量下來活動活動,讓孩子最好坐在車、船的前部,並靠近視窗處,保持通風,體位向前和向遠方注視,多講故事和遊戲,藉以分散精力以緩解眩暈。
9. 督導用藥,按時提醒或幫助兒童喂藥
中藥、化學藥分開間隔 2 h 服用,喂藥的時間最好在兩餐(或兩次餵奶)之間,因為在餐間喂藥利於藥品吸收,飽食後吃藥易造成嘔吐。
10. 家庭藥品存放於兒童不能觸及的地方
以免誤服而發生意外。
責編:檸檬
參考文獻:
1. 張石革.萬方醫學.中國藥房
2. 程蕾.生活保健.協和護士支招:兒童發熱如何正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