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在2歲的時候,能夠分辨出圓形、正(長)方形、三角形等簡單形狀,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能夠辨識的種類也會越來越多,3歲時一般能分辨出5~7種。因此,孩子學習認識圖形的最佳年齡是2~3歲。

孩子認識事物一般需要透過真切的實物感知,對圖形的認識也要藉助實物。認知的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讓孩子利用所有感官去感受不同圖形的特徵;

第二,用分類的方法引導孩子深化對圖形的認識;

第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聯絡圖形,做到應用強化。家長務必耐心分階段實行,以達到在開發孩子情商的目的。

認知圖形的首要環節是認識圖形,小涵媽採用了以下方法來引導小涵:

(1)在卡片上畫出圖形,引導孩子在視覺、聽覺和觸覺上進行感知

在初始階段,不必讓孩子在短時間內認識太多圖形,可以從圓形開始,因為對於幼兒來說,圓形是最簡單也最柔和的圖形。

小涵媽先是把畫有圓形的卡片拿到小涵面前,等小涵注意到的時候,小涵媽說:“看,這是圓形,你可用手摸摸它。”然後握住小涵的手,讓小涵用自己的食指順著圖形的輪廓觸控並鼓勵小涵與自己一起復述圖形的名稱。

當小涵對圓形熟悉之後,小涵媽又用同樣的方法教小涵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

(2)對號入座,對圖形進行分類記憶

當小涵對這些圖形有了一個初步印象之後,小涵媽便引導小涵為這些圖形賦予”一定的屬性

例如,小涵媽拿起畫有圓形、長方形和三角的卡片對小涵說:“看,圓形是媽媽做飯的平底鍋,長方形是爸爸臥室裡的電腦,三角形是小涵愛吃的三明治。再讓小涵拿著卡片複述幾遍,如此一來,這些不同的圖形就在小涵的腦海中便形成了具體的形態。

(3)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圖形認識培養中

這一步是在前兩步的基礎上進行的強化。小涵媽首先把畫有不同圖形的卡片分別貼在空籃子上,告訴小涵,每一個籃子都要放上相應的物品,然後讓小涵分別指出每一個籃子應該放什麼形狀的生活用品。

接下來,小涵媽把家裡所有富有形狀特徵的物品都混放在一處,比如足球、牙膏盒、整袋零食、杯子、遙控器、枕頭、臉盆衣架、書本、相簿、鬧鐘等,然後引導小涵把這些東西按照形狀分別放在相應的籃子中。

如果小涵無法獨立完成這一任務,包包爸小涵媽就會先做示範:包包爸、小涵媽拿起一件物品,對小涵說:“這是足球,它是圓形的。”同時用手指在畫有圓形的卡片上畫出圓形的輪廓,同時讓小涵順著足球的輪廓進行撫摸,鼓勵小涵重複自己說的話:“這是遙控器,它是長方形的。”“這是衣架,它是三角形的。”隨後,他們依次把物品擺在各個對應籃子的前方(注意:不是放進去,而是擺在正前方),最後鼓勵小涵一邊說出物品的名稱和形狀,一邊把物品放進去。

小涵完成之後,小涵媽通常會表揚他,對他說一些“你真棒!”之類的鼓勵話語,這時,小涵便會很樂意與小涵媽一起完成這樣的任務,也能全身心投入其中。

示範結束,包包爸、小涵媽就把所有的物品拿出來,全部打亂,鼓勵小涵獨自完成整個分類過程。若小涵拿起一件物品,比如足球,卻不知道該放在哪個籃子時,小涵媽便引導說:“想一想媽媽的平底鍋是什麼形狀呢?”如果小涵在第二步的記憶足夠深刻,那麼小涵媽就會得到一個滿意的答覆:“圓形!”“非常好!那這個足球是不是和平底鍋的形狀很相近呢?它應該是什麼形狀呢?”“也是圓形!”“對!我們就把它放在圓形的籃子裡。”有時候,小涵能夠正確地放置物品,小涵媽就會表揚小涵,當然,除了口頭的稱讚,小涵媽還會適當給小涵一些物質獎勵。

小涵媽之所以選擇用卡片來引導小涵認識圖形,主要是因為:

首先,小涵由於受到好奇心的驅使,眼中總是會同時“裝”很多東西,總是瞅瞅這個,看看那個,這就導致小涵很難集中注意力去關注一個事物。而卡片本身體積有限,很容易進入小涵的視線,而且卡片上唯一的內容便是一個圖形,其集中程度足以吸引小涵的目光,使小涵集中注意力觀察卡片上的內容。

小涵若是習慣了這一教育方式,在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時,他就能很自然地養成專注的習慣。

其次,三個步驟是層層遞進、逐步深化的過程視覺、聽覺、觸覺並用,可以進一步深化小涵的記憶,幫助小涵從多個角度認識事物,得出更為全面的結論。

學習分類可以啟發小涵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分門別類,做到有條不紊。

最後,把教育內容融入日常生活,由於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小涵常見的事物,小涵熟悉它們,自然就願意與它們“打交道”,這可以提升小涵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學習的能力。面對一些陌生的事物,小涵會懂得聯想自己原本熟悉的事物,從而快速高效地制訂出解決方案。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過分謙讓是優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