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南京的一名男孩因為父母總是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竟然離家出走了。
事後民警與男孩天天聊天,男孩訴說了自己的“傷心事”。
天天的爸爸經常拿他跟別人家的孩子對比,讓他覺得爸爸不喜歡他,心裡又委屈又氣氛。
孩子的成績不理想,爸爸老師責怪他,老跟其他孩子作比較。孩子經常被這麼對待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雖然男孩的做法比較極端,但“別人家的孩子”一直都是孩子們從小到大逃不掉的夢魘。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83.4%的受訪家長有過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作比較的行為。
很多家長都認為,透過這樣的比較,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勵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可是這樣的激勵往往會適得其反。當家長用“比較”的心態去教育孩子時,他就已經輸了!
“比較式”教育帶給孩子是無盡的傷害,家長只有摒棄無休止的比較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比較式教育的背後
是家長的不自信與虛榮
我小的時候,外婆家樓上住著一對夫妻,家裡有個女兒,他們從農村來到這城裡打工,也是為了能讓孩子更有出息。他們的女兒也沒有辜負父母二人的辛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有時候,鄰居之間在嘮一些家長裡短的時候,他們總是迴避,或者是回答說:“我才小學文憑,哪裡聽得懂?”
而女兒在學校考的成績好的時候,夫妻卻又能夠誇誇其談:“我家女兒倒是考的好一點……”
也許,只有在跟鄰里比較家裡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夫妻才能消除自己從農村進城打工的不自信。
很多自卑者、低自尊者會發展出嚴格的對自我或對親人要求,來維繫自己的自尊。
所以,家長的不自信促使他們把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用更多的要求來彌補心理上的缺失,掩飾自己生活中的不自信。
而在單位,孩子就是大人們消遣時的談資和暗地裡較勁的籌碼。
電視劇《小歡喜》中,季楊楊的爸爸季勝利是一名副區長。
季勝利希望兒子成為人中龍鳳,能夠給自己長足面子,配得上自己副區長的身份。
季勝利長期缺席兒子的成長,導致了兒子季楊楊極其叛逆,父子倆關係非常緊張,經常發生各種摩擦。
在一次分班考試的時候,季勝利對兒子下了命令:“我季勝利的兒子決不允許進慢班!”
像季勝利這樣有頭有臉的領導,怎麼能允許兒子進慢班呢?兒子進了慢班豈不是要丟了老子的面子?
不光是季勝利,生活中很多家長們已經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臉面”和與其他人相互比較的“籌碼”,寄希望於孩子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比較式教育是家庭教育上的一種“懶政”,它表面上是對孩子成績和成長的關心,而其背後更多的則是父母的不自信與虛榮。
盲目比較會讓孩子迷失自我
扭曲孩子的心理
電視劇《冰糖燉雪梨》裡,周染和棠雪是一對錶姐妹。小時候,只要棠雪有比賽,全家人都圍到了一起。
明明周染的英語比賽也拿獎了,也得了很多的三好學生,可是家裡所有人都圍著棠雪轉,沒有人關注過她。
家裡事事拿她來和棠雪比較,她就活在在棠雪的影子下。
自己取得的成績家裡視而不見,而是盲目地拿棠雪去數落她。慢慢地,她對棠雪心懷妒忌,想方設法去刁難棠雪。
一味盲目地去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得不到家長的關注和愛,從而讓孩子產生嫉妒與憎恨。
那些經常在比較中遭受父母打擊,得不到父母肯定和認可的孩子,對自己也充滿了懷疑,常常會陷入自我否定中。孩子會認為自己不行,不值得被愛。
而且那些總是被比較的孩子,也習慣性的拿自己和他人做比較,這樣就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太過在意他人的看法,活不出自我。
更嚴重的情況是,孩子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會產生仇視心理,從而喪失了向優秀學習的美好品德。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避免盲目的比較甚至打擊,而是給予孩子更多正面的評價,這樣才能避免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
如何避免比較,
以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
家長的教育對孩子而言就好像孩子成長路上的方向盤,錯誤的方法註定會使孩子的成長軌跡偏離乃至走向懸崖。
如何避免比較,以正確引導孩子成長尤為重要:
1. 信任和鼓勵孩子
《叫我第一名》的主人公佈萊德是一位從小患有妥瑞症的人,起初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的怪叫和抽動。
他的父親總是認為布萊德控制不住他自己,對布萊德失去耐心,甚至在公眾場合對孩子大喊大叫,對布萊德和小兒子差別對待。
這讓布萊德變得自卑,不敢面對自己的一切。
布萊德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教師,這對常人來說只是個普通的夢想,可是對一名妥瑞症患者來說簡直是不可及的夢。
他的母親一直鼓勵布萊德,從來沒有表現出一絲對兒子的放棄。
父母都愛著布萊恩,卻用著截然不同的方式。父親只是現實地勸他放棄做老師,不想看到他受傷害。而母親卻說,我相信你可以,你不能輸給它。
終於,在母親的鼓勵和支援下,布萊恩獲得了一個小學的任教機會。也在正式任職的第一年,他就獲得了最佳新進老師。
布萊德的成功離不開他母親的幫助,正是因為她的鼓勵才使布萊德實現自己的夢想。
信任和鼓勵,讓孩子懂得認識自己的價值,擁有積極的心態,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保持一顆上進心。家長的鼓勵與信任,才是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最大的動力。
2. 尊重孩子的個性與夢想,讓孩子去做自己
王菲的孩子,竇靖童從小到大的成長一直都備受關注。
雖然她的父母給了她舒適的成長環境,但是竇靖童的經歷和個性也一直受到網路上的質疑。
網路上批評她紋身、抽菸甚至是穿衣風格,太多人擔心她會成為星二代的負面例子。
王菲卻為自己的孩子發聲,維護孩子的“叛逆”,對孩子平等尊重。
“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這就是王菲對於竇靖童的要求。
竇靖童兩度從高中退學,而後又從伯克利音樂學院退學,她每次徵求媽媽的意見時,得到的答覆都是“你不後悔就行”。
其實每次竇靖童都為自己的選擇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與王菲“放養”式的教育分不開,她讓孩子在辨明是非的同時瞭解了自己的獨特性,去完成自己的人生價值。
如果有了家長的尊重和理解,孩子身上的一切個性與夢想,都可以在獨特的地方發光發亮。
3.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避免不經意的“傷害”
前段時間,孫儷在發現等等身上有時候會不開心,找到專業的教育心理老師研究之後發現原因竟然是——大人們不經意的比較!
孫儷表示:“大人們在說話的過程時,有意無意地就會將孩子進行比較,大人不在意,而孩子卻會很委屈,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消極的變化。
家長小小的不經意,對孩子造成的可能是巨大的傷害。
作為家長,要時刻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多考慮孩子的感受。多一些留意,少一些不經意。
別讓家長不經意的言語,在潛移默化中摧毀孩子!
父母的“比較式教育”帶給孩子更多的是消極的影響,盲目的比較更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和心靈創傷。
給孩子多些鼓勵與信任,尊重孩子的個性和夢想,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