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放學後的10分鐘,利用幾個小問題,和孩子做一次誠意滿滿的交流。

1

“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朋友和我說起過這樣一個事: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來,很開心地告訴朋友自己今天在學校交到了幾個好朋友。

可是到了晚上朋友突然發現,早上出門給女兒帶上的玩具都不見了。

朋友問女兒是不是弄丟了,女兒卻這樣回答:“今天認識的朋友說,想要和她們做朋友,就要把玩具送給她們。”

朋友事後反省,我們一直教育孩子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創造一個完美的環境,卻忘記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出父母的保護。

如果孩子只懂得努力善良,卻不知如何分清好壞,辨別是非,就很容易受到傷害。

每天多和孩子聊聊,就可以了解在孩子心裡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引導孩子正確處理事情。

也希望我們的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善良而有鋒芒、懂事理而明是非。

2

“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這個問題背後想要傳遞的教育觀,其實是不要吝嗇給孩子鼓勵。

很多父母,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話一到嘴邊,就變了味。

孩子期末考得不錯,本來是想激勵孩子奮進,一開口卻變成“有什麼好驕傲的,你能保證下次還是第一名嗎。”

在這樣嚴厲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隔閡越來越深。

所以,想要改善親子關係,就從好好說話,多鼓勵孩子開始。

即使孩子只是告訴你,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也請不要不屑一顧,給他一個鼓勵的話語。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和鼓勵,因為得到親近人的認可會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激勵他們不斷前進。

一個得到鼓勵的孩子,會更加容易肯定自己,也更有信心去接受未知的挑戰。

不試著鼓勵孩子,你永遠也不知道孩子能有多優秀。

3

“今天有沒有提出一個好問題?”

這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伊西多·拉比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很多媽媽在孩子放學回家後,都會問孩子一句:“今天學到了什麼?”

可是他的媽媽每天問他的卻是:“拉比,你今天有沒有提出一個好問題?”

伊西多·拉比認為,正是媽媽的這個問題,讓他養成了主動思考、發現問題的好習慣,也才能獲得今天的成就。

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只需要順勢引導孩子發問、思考,也許這就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敲門磚。

鼓勵孩子踴躍提問,其實一直也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點。

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愛問為什麼。

所以每天和孩子聊聊,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比任何學識都有用。

4

“今天有什麼不懂的嗎?”

澎湃新聞曾釋出過一份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對全國31個省份的60餘名省級高考狀元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包含家庭教育、學習心得、興趣愛好等方面。

其中有一個問題是“遇到學習瓶頸怎麼辦”,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有92.5%的狀元選擇了“自己反思薄弱所在”。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也沒有人輕而易舉就成為了狀元。

不過是在遇到挫折和疑惑時,不斷的自我反省,在反省中總結經驗,不斷進步的結果。

反思,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睿智的人生態度。

每天花上三五分鐘,和孩子聊聊遇到的疑惑,幫助孩子自我分析,也是培養孩子養成反思的習慣。

在學習上學會反思,可以讓孩子開拓新的學習新思路,更有舉一反三的效果。

在生活上學會反思,其實也是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只有把握前進的方向,才能少走彎路。

這種方式比任何說教,來得更有效。

5

“有什麼需要爸爸媽媽幫助的嗎?”

這句話其實包含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我很關心你。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在學校的時間越來越多,需要父母的陪伴也越來越少。

父母對孩子在白天在學校的情況一無所知,孩子也不願意主動和父母進行交流。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也需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其實一直關心你。

第二層意思是不要太依賴別人。

很多父母保護孩子的方式就是,幫孩子解決那些已經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一切難題。

但在這種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得到的不是保護,是依賴,是溺愛。

所以請告訴孩子:

獨立,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也是他們將來面對困難的勇氣。

一個獨立性強的孩子,才能不忘初心,堅定前行,做生活的強者。

願每位父母,都能做一盞智慧燈塔,照亮孩子前進的道路!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乖”孩子更多是庸才,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