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博剛剛出生
博博出生時7.96斤,醫生說,這是挺大的,尤其對於我這個1.5米不夠的女孩來說,能順產已經很好了。
但我是新手媽媽,我對孩子是吃飽還是沒吃飽沒有任何概念。記得博博3個月左右,吃兩口奶粉就不吃了,我還一直要他吃。一歲、兩歲、三歲,在婆婆的多吃、分散注意力也要他吃的觀念下,我也跟著一起讓博博吃,但我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
那時候的我,沒有看過任何育兒文章,育兒書籍,我的媽媽、婆婆、身邊的人也好像都沒有要我看,我也沒找來看。直到博博住院。
博博準備住院之前
住院的7天,我是24小時待命的,他每次發燒都39°以上,41°也有,我真的很怕他燒壞腦子了。看著博博蠟黃的臉色,我很心疼,我不知道該如何改變他的狀態。
好在醫生安排了給他推拿,我每天就跟推拿的醫生聊天。
我就問:醫生,他這麼瘦、大便也不好,該怎麼辦呢?
醫生就說:你帶他看中醫科吧,他這種情況是脾胃不和。
我那時候才知道原來博博是脾胃不和,可是我不明白為什麼脾胃不和。
在住院的期間,我把回保定散心的婆婆也叫了回來,與我共同照顧孩子。因為孩子住院了,我對自己很沒信心,我覺得是自己沒照顧好,他才住院的。
等博博出院以後,我就帶他去看中醫科,醫生說博博是脾胃虛弱,需要吃中藥,還有積食比較嚴重,要挑治。
挑治時看到門框上貼了一張挑治後的餵養指示,不吃肉、不喝肉湯、多吃素、少吃多餐、孩子不吃則不喂。老一輩的觀念呢,不多吃點、不吃肉怎麼長身體?怎麼長個?
自從博博吃了中藥以後,胃口大增,婆婆看著孩子能多吃,自然大喜,所以婆婆那時候還是揹著我讓博博多吃一口是一口。
博博有個毛病,吃多了就會吐,不是吐一口兩口,而是全部吐出來。所以婆婆經常讓他達到臨界線,剛剛好不吐。
三個月的中藥調理還是有效果的,體重長了,臉色好了,醫生也說脾胃不虛了,所以我們就停了。
但沒過一個月,博博體重不長,食慾也一般,又感冒生病了。我們立即帶他繼續看中醫,醫生說,脾胃虛弱。
博博調理好脾胃的時候
反覆了兩次,我開始思考為什麼?
直到我看到說脾胃虛弱的文章時,我才明白,一切都是吃的禍。我們沒有遵循按需餵養的原則,博博的虛弱都是吃出來的。
從那時候起,我瘋狂地補充日常護理知識,比如判斷孩子積食的方法、推拿手法、如何控制飲食等,但只有我一個人是不行的,特別是要改變我婆婆的觀念。
當我快速學習以後,我就拉著婆婆、老公一起開家庭會議,先說我在哪本書看到、書上怎麼說得給他們灌輸一下,表示我不是沒有依據。然後就讓他們要跟我保持一致,積食就不能吃肉、只能吃素,而且要積食化積。
婆婆是最接受不了的,她不明白孩子能吃為什麼不能多吃,所以有的時候還是會多喂,只要多喂的那一次,博博就積食,第二天食慾馬上不好,我就知道是上一頓吃多了,我又說我婆婆。
積食的後果很嚴重,不及時化開,就會發燒,感冒,就是這樣的重複,導致博博腺樣體肥大90%,還出現多動症的現象,我是既要調理他脾胃,又要帶孩子看心理科治療多動症,身心很疲憊。
後來我一再而再給婆婆強調,為了孩子以後好,吃喂一點,7分飽就好了,婆婆很疼這個孫子,所以也慢慢有所改變。
2020年疫情期間,那時候我們都在家辦公,有我在,博博的飲食控制得非常好,大半年沒有生病過,睡覺也不打呼嚕了。
這幾年來,我覺得自己這個母親當得很不稱職,讓孩子這麼受罪,痛恨自己為什麼沒有做好知識儲備,孩子出生以後也沒有馬上補救。
但我也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了老公和婆婆觀念,我們團結一起,才能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