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丫頭上學,地鐵裡丫頭說昨兒和媽媽一起搞錯出站口了。
“你媽媽沒方向感,但我不是帶你走過兩次了麼,怎麼還會錯?”
“我也沒方向感啊。”丫頭說。
“要學會觀察。爸爸每到一個地方,無論陌生還是熟悉的場所,都會仔細看一下週圍環境,標誌,建築,植物,人物,等等,這種觀察很有意義。最簡單說,讓我們身處一個陌生環境,有警惕有安全感,以後再來也容易找到,就是熟悉環境也容易應對意外。
“不僅如此,學會觀察對你將來寫文章也是一種訓練。將來無論你讀文科還是理科,都要學會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和用音樂繪畫來表達是一樣的,它也是私人的事。但爸爸老家有個詩人,活了三十多就死了,儘管他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他還說,文章匆匆皆千古。就算爸爸的江南舊聞是隨手寫來,但就是爸爸死了,還會有人看,研究老家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變遷,爸爸的文章就是很好的材料啊。全是真事全是爸爸的真情實感,也是爸爸觀察仔細得來的。一般人稀里馬虎肯定寫不出來啊。
“寫好文章,除了內心情感真實流露,還要學會借用周圍環境,來烘托來鋪陳,比如說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月黑風高就是烘托鋪陳,但要能這樣烘托,你得觀察積累,得從環境聯絡到自己,這需要觀察需要知識。
“比如今天下雨了,天很涼,那過去的詩人就會感到寒意,感到悲傷,所以叫悲秋,環境和心情應對。如果今天晴朗,詩人看到色澤鮮豔的樹葉和果實累累,會感到收穫的快樂,所謂收穫的季節。更敏感的詩人,則會想得更遠,想到四季輪替,收穫也會變成傷感,因為冬天將至。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對周圍環境的仔細觀察上,有了觀察的積累,才有感悟才有內心的聯想。
“退一萬步說,仔細觀察記住了,你寫東西描寫總是有素材了吧,不會說啥也不知道了。
“當然,平常注意觀察,日積月累,也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很重要,堅持下來,你會比其他人對環境的變化更敏感。”
(原文寫於2015年9月10日,收入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願孩子好過你的世界》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