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玩手機成癮,放手孩子就能不玩手機了嗎?

孩子沉溺於手機,然後找專業人士諮詢,諮詢人士給出的答案是放手,讓孩子隨便玩手機,一段時間後,孩子不僅沒有放棄玩手機,還反面變得變本加厲,諮詢師讓家長繼續放手,家長覺得這麼做根本行不通,放手孩子真的就不能玩手機了嗎?

這個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的答案是如果家長把放手約等於撒手,對孩子沒有引導性的教育,那麼,大機率放手之後孩子還是會沉迷於手機。

一、孩子為什麼會沉溺於手機,動機是什麼?

孩子玩手機多半是因為在遊戲裡體驗到了自主感、勝任感和歸屬感,這三種需要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我決定論”。

由美國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他們認為人是積極的有機體,具有與生俱來的爭取自主感、勝任感和歸屬感的動力,讓他們可以體驗到環境中的挑戰。

當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都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表現出各種行為問題,而此時如果有某種東西能滿足他們的這種心理需求,他們就會沉迷於此,而手機剛好滿足了孩子的這個需求。

比如,孩子可以自由地選擇某個遊戲或是遊戲場景,在遊戲中,只要經過練習,他們都能掌握,這讓他們有了勝任感,因為勝任,而現在的遊戲多是網路遊戲,大家一起組隊,一群小夥伴一起玩,這讓他們有了歸屬感。

一個網路成癮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多半是這三種需求都極度缺乏,拿學習這件事來說,很多孩子學習並不是自己學,而是家長強迫著學,想學什麼也是由家長決定,這是讓孩子缺少自主感,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時,跟不上學習進度時,周圍給予的負面反饋,這讓孩子慢慢缺乏勝任感,而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肯定,在家裡得不到家長的肯定,這讓他們又缺少歸屬感。

講到這裡,排除其它因素,請對比一下孩子在網路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不同,如果你是孩子,你會選擇網路世界?

如果你的答案是網路世界,那麼,恭喜你,你找到了孩子為什麼會沉溺於手機的原因。

但是,網路世界終究是一個虛擬的世界,我們可以偶爾去那裡“旅遊”,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世界中。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讓孩子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呢?

二、專業人士為什麼建議放手讓孩子玩遊戲?

孩子沉溺於遊戲,家長諮詢專業的人士,專業人士給的建議通常是放手讓孩子玩,這是什麼原理呢?

前面我們分析了,孩子玩手機是因為孩子在現實世界中極度缺乏自主感、勝任感和歸屬感。

本著”缺撒補撒"原理,所以,想讓孩子回到現實世界中來,那麼,就得給孩子把這三種基本需求補齊。

而放手讓孩子玩手機,則是幫助孩子初步建立在現實生活中的自主感和歸屬感。

假如你禁止孩子玩手機,會出現以下情況:

孩子要玩手機,你讓孩子學習,如果你贏了,孩子失去自主感,如果你輸了,孩子有了自主感,但失去了歸屬感,因為他會擔心父母因為玩手機這件事不再喜歡他,他在父母那裡沒有歸屬感。

而你也會因為孩子不話,而憤怒,焦慮,擔心。

所以,禁止孩子玩手機可以說是“兩敗俱傷”。

既然這樣,還不如放手讓孩子玩,至少我們讓孩子擁有了自主感和歸屬感。

但是,僅僅有自主感和歸屬感還不足以讓孩子愉快在現實世界中玩耍,他還需要勝任感

這一點無法透過放手獲得,需要引導和教育。

那麼,如何透過引導和教育,讓孩子擁有勝任感呢?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勝任感?

要想培養孩子的勝任感,我們得先讓他們行動起來。

那怎麼讓孩子行動起來呢?

我想從大腦的認知原理這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先來分析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行動。

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人類的大腦存在著無法克服的結構性缺陷,這一點其實與努力和智商都沒關係,而是與生存有關係。

因為大腦是一個極其耗能的器官,雖然只佔人體體重的2%,但是,哪怕是在待機的狀態下也消耗全部資源的20%以上,要是稍微思考一下,消耗量點到整個人體消耗的30%以上。

在遠古時代,補充能量並不容易,為了節省能量,大腦進化出了一套看似不合理的動作方式——能不用就不用,該用腦時也儘量不用。

比如,研究人員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觀察行人過馬路,過這條馬路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走人行天橋,先上臺階,後下臺階;

另一種是走地下通道,先下臺階,後上臺階;

請問你會選擇哪種?

不管你選擇哪種,研究人員透過測試的發現絕大多數都會選擇後者,原因是雖然走地下通道與走人行天橋總成本一樣,但我們大腦就是偏愛那些啟動成本更低的行為。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其實都不喜歡行動。

試想一下,有兩件事擺在你的面前,一件是去公司工作,一件是在家玩手機,你會選擇哪個?

我想多半也是在家玩手機吧。

所以,當看到孩子玩手機,不願意學習,不要責怪他,因為他只是按照大腦喜歡的樣子在行動。

講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怎麼辦?

難道我們就只能任由孩子玩手機?

當然不是,孩子的天性是不喜歡行動,並不是說孩子的天性是喜歡玩手機,而孩子喜歡玩遊戲是因為遊戲這件事剛好符合大腦動行規律罷了。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假如我們想讓孩子行動起來,只需要把這件事情設計成符合大腦執行的規律的就可以。

研究發現,遊戲之所以讓孩子上癮,都是因為遊戲的設計都符合以下三個認知原理:

目標明確;難度與能力匹配;及時反饋。

拿80後都玩過的俄羅斯方塊來說,我們都知道玩俄羅斯方塊都有一個目標,如何消掉螢幕上的方塊,讓自己不會死掉;

隨著消掉的方塊越多,方塊掉下來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這是難度與能力匹配,假如,他的速度一直是很慢的速度,相信沒有多久你就會厭倦;

當方塊掉下去,你立馬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成功,也就是及時反饋。

這是遊戲讓孩子成癮的底層思維,但並不能讓孩子行動。

讓孩子開始行動的關鍵之所在——難度與能力匹配。

假如,遊戲設計者一上來就讓孩子打大Boss,我想多半孩子也不會迷上游戲,遊戲之所以能讓孩子開始,原因在於遊戲都是先易後難,讓孩子從一個最小行動開始,然後隨著孩子的能力提升,逐步增加難度。

所以,我們發現最小行動才是孩子開始的根本之所在。

最小行動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每次用一個微乎其微的成本開啟整個行為週期。

比如,想要訓練自己跑完馬拉松的體能,跑步計劃最好設計成每日1公里甚至可是是0.1公里,而不是每日5公里或是10公里。

廣告大師約瑟·休德曼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篇文案裡所有的要素都是為一個目的而存在,使讀者讀第一句話,僅此而已,而第一句話的唯一目的是使讀者閱讀第2句話,僅此而已,而第2句話唯一的目的是使讀者閱讀第3句話,僅此而已,並以此類推。

所以,讓孩子行動起來的關鍵因素是,設計一個難度與孩子能力相匹配的任務,從最小行動開始。

遊戲是這樣的,學習也是。

假如,你想讓孩子開始寫作業,你要說的不是去寫作業,而是跟孩子說,去,把老師佈置的抄5個字的作業寫完。

那現實生活中孩子面臨的任務是不是目標明確,難易適中,能讓孩子從最小行動開始呢?

四、把現實生活變得像遊戲一樣好玩;

假如,從目標是否明確,難易程度這兩個維度,把孩子在現實的生活把面臨的任務分類,人發現孩子會碰到以下四類任務:

任務簡單,也很具體;任務複雜,但很具體;任務簡單,但也模糊;任務複雜,也很模糊。

如圖所示,簡單而具體的任務寫5個字,做天天練上的50道計劃題,這個對孩子來說就是簡單而具體的任務,當然,也要看孩子的能力,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可能這些就是複雜而具體的任務,對2年級的孩子來說,就是簡單而具體的任務,這就是一個最小行動。

複雜而具體的任務如,花半個小時學習《新概念英語》第一冊,第一課;

模糊而簡單的任務,寫作業,因為老師佈置的作業只要孩子認真聽課,基本都會,不會多半是因為沒有將寫作業這個任務分解到具體的科目上。

還有模糊和複雜的任務,把英語學好,這就是一個複雜而模糊的任務。

以上都不是最小行動,需要家長的陪伴、支援和幫助。

那麼,針對這四類任務,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給予孩子相應的陪伴、支援和幫助呢?

1.一般來說,簡單且具體的任務都是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對於這類任務,我們可以放手,任由孩子自己支配,比如,對於一個很會玩遊戲的孩子來說,這項技能孩子已經掌握,就可以放手,我稱之為放手區。

2.複雜而具體的任務,培養孩子的能力。

因為在這個區域通常是難度超過孩子的能力,比如,讓孩子學習《新概念英語》,對於一個剛學英語的孩子來說,就是有難度,那麼,這個時候,給孩子報班或是指導孩子學習則是非常有必要的;

3.模糊而簡單的任務,教會孩子分解任務。

比如,寫作業這件事,在孩子剛上學的時候,最好能告訴孩子如何將作業拆解成具體的作業,語文有字詞作業,英語有閱讀作業,數學有計算作業,然後再分配一下,是先寫語文的什麼作業,再寫英語作業,再寫數學等等,只要堅持一段時間,等孩子掌握拆分問題的方法之後,就能把模糊而簡單的任務變成具體和簡單的任務,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寫作業。

4.模糊而複雜的任務,先教會孩子分解任務,再培養孩子相關的能力。

比如,把英語學好這個任務,我們要先把英語學好下一個定義,什麼才是把英語學好,比如,能將《新概念英語》第一冊課本熟讀下來。

再將這個任務進行拆解,變成複雜而具體的任務,比如,每天學一課,不認識的單詞查字典,掌握相關的語法知識,再培養孩子相關方面的能力,等孩子把複雜而具體的事變成簡單的事之後放手。

所以,最後,花姐姐想說的是,青春期孩子沉溺於手機,是因為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缺少自主感、歸屬感和勝任感,而放手讓孩子玩手機可以讓孩子獲得自主感和歸屬感,卻不能獲得勝任感,想讓孩子獲得勝任感,還需要幫助孩子學會一系列應對現實生活的技能,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勝任感,從而遊走於遊戲與現實世界當中,而這一切都要從最小行動開始。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任務都是最小行動,這就需要我們成為孩子的學習規劃師,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逐步建立勝任感。

所以,成為孩子的學習規劃師,準備好了嗎?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春之光|這8本主題繪本 讓孩子探尋春天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