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圖片來自網路)

1

昨天是國慶假期後開工的第一天,在大人們紛紛感嘆假期時光匆匆的同時,孩子們也面臨著“返學”的巨大壓力。

有一個在飛機上拍的視訊昨天就上了熱搜:

整個飛機航班上的學齡兒童幾乎都在補作業!

(圖片來自網路)

儘管網友們都笑談:孩子都這麼努力,我們上班的也充滿了能量。

但細看這些孩子們的狀態和表情,想來他們應該不是在享受寫作業,而真的是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壓力不亞於要回去工作的家長,和正在被老闆催著加班的上班族……

9月是開學季,也是感冒流感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孩子因為生病不得不去醫院輸液,可是輸液需要時間,耽誤了寫作業怎麼辦?

南京同仁兒童醫院為了方便輸液的孩子寫作業,特意把護士的工作臺騰出來,開設了“作業吧”,這樣孩子一邊輸液一邊寫作業兩不耽誤。

醫院這樣做是好心,可是我卻看得脊背發涼,孩子已經生病了,肯定精神萎靡不振呀,哪有體力和精力寫作業呢?

可是有父母表示,孩子平時作業負擔就比較重,感冒發燒就擔心孩子學業被落下,只能這樣爭取時間讓孩子寫作業了。

到底是孩子身體重要還是學習重要?相信理智的父母都知道身體重要,那麼為什麼還要如此折騰孩子呢?

究其原因,還是父母的焦慮感在作祟,父母不能忍受孩子因為生病耽誤了學習,更不能忍受自家孩子比別人差。

《焦慮心理學》中說,焦慮是我們大腦的一種防禦機制,它可以提醒人周邊潛在的危險,是我們對周圍環境作出的恰當的反應。

適當焦慮是好事,但是如果過於焦慮,尤其是把這種焦慮感投放到孩子身上,很容易養出脆弱的孩子,更影響親子關係。

微博上曾有一個“月薪五萬養不起一個孩子”的話題,引來兩千多萬的閱讀量,其實話題背後隱藏的是父母們的無處安放的焦慮感。

話題起因是有位家長說,孩子參加一次NASA夏令營的費用是37800元,抱怨自己五萬元的月薪,也快要過不起孩子的暑假了。

結果引來全網吐槽,這麼高的收入都養不起孩子了,那些月薪幾千的父母,還怎麼敢生孩子呢?自己的孩子有什麼能力跟這些錢砸出來的孩子競爭?

我一個堂妹就是如此焦慮的媽媽,他們夫妻倆一個月收入剛過萬,雖然在小城市生活,但是刨去房貸車貸,每個月只有五千多元可供支配了。

然而堂妹給女兒報了一年八千的鋼琴班,一年五千的舞蹈班,還有每年寒暑假兩次旅遊,預算基本在一萬出頭。

堂妹夫建議養孩子要量力而行,而堂妹堅持說再苦不能苦孩子,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也必須有,哪怕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跟得上潮流。

很多父母被社會發展的潮流裹挾著,根本不管不顧實際情況,生怕孩子落於人後,焦慮感支配著他們步步緊跟,根本顧不上考慮自己是否撐得住。

五萬有五萬的養法,五千有五千的養法。別人去出國夏令營,我們也可以去體驗國內的名山大川,眼界和經歷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正確的教育和愛的關懷。

父母們與其砸鍋賣鐵,不如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陪伴孩子成長上,觀察一朵小花的盛開過程,不會比用NASA望遠鏡觀察太空少多少樂趣的。

3

父母越比較會越焦慮

上四年級的兒子,上一週英語第一單元試卷考了95分,對於一貫成績飄忽不定的他來說,這算是正常發揮,我只是叮囑他以後要加油努力。

然而在得知單位幾家同事的孩子都考了98、99甚至100分的時候,我突然不淡定了,恨不得立馬把他拎過來暴揍一頓。

當天晚上我看他就不順眼了,字跡潦草,撕掉重新寫;背誦結巴,什麼時候背上再睡覺,我惡狠狠地教訓兒子這裡不對那裡有問題。

兒子滿臉委屈地看著我,在我勒令他語文生字罰寫10遍的時候,終於崩潰地大哭,我再看時間已經夜裡十點,這才驚覺自己怎麼瘋了一樣呢?

等我冷靜下來,才發覺是焦慮感讓我如此不淡定,我害怕他比別人成績差,將來考不上好大學怎麼辦?找不到好工作怎麼辦?

一環扣一環的焦慮終於讓我對孩子下了手,殊不知每個孩子天資不一樣,父母最應該做的是根據孩子的能力,量力而行地引導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喜歡比較孩子,如果自家孩子比別人強,優越感油然而生;而如果自己孩子不如別人,焦慮感擋都擋不住。

楊絳先生說: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實,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父母,只有正視孩子的優點和缺點,並且正確引導孩子修正缺點,發揚優點才是避免焦慮的最佳途徑。

4

父母少關注孩子成績,多關注成長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開展過一個促進3-8歲親子關係的工作坊,很多父母來聽講座,然而父母們在提問時間提出的問題跟講座關係都不大。

比如有人問:

“孩子現在學習跟不上,周圍很多人都報了學習班,怎麼辦?”

還有人問:

“我兒子人是聰明的,可是從小做作業的習慣沒養好,成績老是上不去怎麼辦?”

父母們對孩子成績的焦慮暴露無遺,博士說他在美國接受更多的是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諮詢,比如孩子有閱讀障礙的症狀,父母希望做一個全面的測評來幫助孩子改善現狀等。

博士總結說,中國父母最多的焦慮是孩子的成績,即使達到要求了,還會有下一個更難的目標,而缺少關注孩子行為、性格、情緒等方面的成長。

而父母想要緩解養育孩子的焦慮感,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掌控自己的情緒,不被外界左右。

李嘉誠說,要克服生活的焦慮和沮喪,得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焦慮雖然是一種情緒,但是如果長期處於焦慮的漩渦中,父母很難對孩子做到放手,更有可能變本加厲地嚴苛要求孩子。

當孩子的能力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要麼自暴自棄讓父母越發焦慮,要麼激烈反抗導致親子關係僵化,父母更難釋放焦慮感。

所以父母應該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不被環境影響,更不要比較,孩子有進步就鼓勵,犯錯誤就提出改正,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情緒才會積極。

其次,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不誇大不貶低。

有些孩子成績不好,但是動手能力強;有些孩子調皮好動,但是性格開朗大方。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既有優點又有缺點的。

父母不要抓住孩子的缺點不放,越是要求孩子完美,越是不能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導致父母焦慮感倍增,孩子挫敗感爆棚。

孩子成績中等,只要知道努力就好;孩子內向不善言辭,只要敢打招呼就要鼓勵,父母越接納孩子,孩子越懂得積極向上。

養孩子就是一路“打怪升級”的過程,父母雖然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必須要拿出足夠的誠意來愛孩子,才能減少焦慮,陪孩子快樂成長。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看望產婦和新生兒,"三送三不送"即實用又顯情商,別花錢討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