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1.

“挫折教育”不是主動製造挫折

前幾天朋友找我聊天,她說覺得最近自己上幼兒園的兒子成熟了不少,但是有些不愛說話了。

她說兒子從小就是家裡的寶貝,所有人都寵著他。結果上幼兒園第一個月就因為各種小事哭鼻子了好多次。

她婆婆每次看到孩子哭都心疼得要死,不是拼命安慰就是給他買禮物。朋友覺得婆婆再這麼寵下去,兒子可能更加經受不了挫折。她說自己想改變一下,想有意給兒子一些“挫折教育”。

於是她不再像之前一樣誇兒子。比如兒子把畫畫作業帶回來,她就會說畫得還可以,但是可以更好。還有幾次兒子因為和小朋友鬧矛盾回來哭訴,她甚至會批評兒子,說他淘氣和不懂事。

她說後來發現兒子哭得越來越少了,但是情緒總是有些低落。以前他特別喜歡回來講幼兒園的事情,現在講的越來越少了。

我想朋友並沒有意識到,她所謂的“挫折教育”,更像是“打擊教育”。是她的打擊和批評,讓孩子越發沉默。而孩子不輕易哭也不是因為成熟了,更多是出於對父母的“失望”。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開始關注“挫折教育”,因為這幾年頻繁看到類似的新聞,比如,孩子一次考不好就跳樓自殺,又或者被同學罵了一句就不願意再去上學。

所以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來應對各種打擊。只不過很多家長沒有想清楚,挫折教育從來不是給孩子製造挫折,而是要和孩子一起面對挫折。

2.

挫折商

美國培訓大師保羅·斯托茨曾經提出過“挫折商”的概念。就像情商和智商一樣,挫折商是用來衡量一個人應對挫折的能力。高挫折商的人面對同一件事,受挫感比較弱,也就更容易恢復自信。

保羅說,挫折商主要有四個因素。

其一是控制, 也就是一個人對事情的控制感。

比如平時考試考砸了,有的學生會慶幸這只是小考,能讓他提早發現問題。而有的學生則會懷疑自己,擔心大考也會失利。前者明顯比後者有更強的掌控感。

其二是歸因,也就是失敗後會消極歸因還是積極歸因。

會積極歸因的人會主動承擔責任,並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局面。而消極歸因的人則更傾向於逃避,會為自己找各種藉口。但由此一來,他們需要花更久的時間來恢復精力,找尋解決方案。

比如說低挫折商的人面試失敗了,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而高挫折商的人則會尋找自己的不足,為下一次面試繼續努力。

其三是延伸,也就是失敗後是否會將挫敗感延伸到其他方面。

高挫折商的人即使受挫,挫敗感也只會針對某件特定的事情。

而低挫折商的人受挫,會有一種天要塌了的感覺。比如有些人在工作上受挫,會把這種感覺帶回家裡,遷怒於家人或孩子。最嚴重的,是會因為受挫而徹底否定自己。

最後是耐力,也就是對持續處於困境這種狀況的忍耐。

有很多時候,事情不會馬上變好,會持續處於低谷期。高挫折商的人更容易堅持,內心相信事情會有所改善。而低挫折商的人卻相反,他們很容易因此而焦慮,發怒,甚至自暴自棄。

當一個人有“我基本是好的”這種感覺時,才能夠將挫敗感帶來的黑色能量轉變成動力和機遇,才能夠有掌控感,也才能越挫越勇。

父母的責任,是要保護孩子的這種基本感覺,而不是打碎它。

3.

不恰當的“挫折教育”,只會傷害孩子

很明顯,有的時候家長會陷入“挫折教育”的誤區,最終傷害到孩子。

有三種最常見的誤區。

第一種是把“挫折教育”誤認為是“打壓教育”。

相信有很多像我朋友一樣,想要透過批評孩子,主動給孩子製造嚴苛的環境。甚至有的家長會不斷提高自己的要求,只為了不讓孩子驕傲自滿。但這樣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當然,很多父母會擔心總是表揚和認可孩子,孩子會驕傲和自大。尤其中國的父母都不太會在他人面前誇獎孩子,即使內心覺得孩子很優秀,也很少表露出來。

但在孩子小的時候,對於自己和世界最直接的理解都是來自於父母。當孩子明明取得了進步,卻得不到父母的認可時,他們會懷疑自己。

而如果當他們明明非常努力卻依然失敗了的時候,父母依然沒有給予安慰,甚至還會批評孩子,可想而知,孩子的挫敗感只會更強。

第二種誤區是當孩子受挫時,讓他們自己去面對。

我的表姐就是這樣的家長。很多次我看到小侄子哭的時候,表姐要麼會讓他多哭一會,不予理睬,要麼就會和小侄子說要堅強一點。

有一次小侄子被小朋友欺負,哭著鼻子回來,我也只是聽到表姐和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你要學會做個男子漢。”

我理解表姐的想法,她希望孩子能夠學會在逆境中堅強。但是她忽略了,孩子並沒有足夠的經驗和力量去應對這些問題。

當父母讓孩子孤身一人去面對他們無法化解的問題,孩子體會到的只有強烈的無助感。

而這種無助感很可能會伴隨孩子長大,內化到他們心中,讓他們變得更加消極和被動。

還有一種誤區是父母會在無意間將“挫折”和“親密關係”掛鉤。

我見過很多家長,孩子考得好就喜顏悅色,一個勁地問孩子想吃什麼,想要什麼作為禮物。

而一旦孩子考砸了,家長要麼冷眼相待,要麼就不停指責孩子平時貪玩,看太多電視,又或者注意力不放在學習上。甚至還可能指著孩子罵“就知道玩,學習也沒見你這麼主動”之類的話。

在孩子受挫的時候,相信他們自己也很難過。而父母的區別對待只會讓他們覺得,父母喜歡的只有那個學習好的自己。

由此一來,孩子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也會對父母的愛有所困惑。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陷入迷茫,因為他們很難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太容易被周圍人的看法所左右。

4.

用愛進行“挫折教育”

其實,家長根本不必刻意給孩子製造挫折。每個孩子在和這個世界“互動”的時候,都會遇到很多問題。

而當孩子受挫時,就是家長進行“挫折教育”的最好契機。父母可以參考如下幾點建議,來提高孩子的挫折商。

1. 理解孩子受挫的感受

父母應該換位思考,如果自己在職場受挫時,同樣會情緒低落,甚至憤怒。孩子也是如此,所以此時你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有苛刻的要求,也不要高高在上發表意見。

你可以試著和孩子聊聊天,瞭解發生了什麼,孩子有什麼想法,為什麼會覺得委屈。你可以試著說一些“我知道你沒考好很難過” 或者“我也知道你盡力了”之類的話,讓孩子體會到你真心在關心他。

2. 不要吝嗇你的讚美

正如武志紅老師說的,孩子有“我基本是好的“這樣的感覺,才更容易應對挫折。而這種感覺很多時候來自於父母的認可和讚美。

如果你的孩子取得了成功,比如比賽獲得了名次,不要吝嗇你的讚美,告訴孩子你很開心,你為他驕傲。

即使孩子沒有取得名次,你也可以告訴他,你看到了他的努力。

你可以讓孩子知道,比賽失敗不代表他個人的失敗,也不會因此影響到父母對他的愛。

3. 學會用自己的挫折教育孩子

其實成人的世界也充滿了各種挫折,當父母遇到挫折時,也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孩子聽。

我朋友就和我說過,她這兩年一直在準備考研,結果沒考上。她回家後,兒子就問她是不是不開心,她就把自己沒考上的事情告訴孩子。

沒想到孩子和她說,“媽媽我相信你,明年一定沒有問題的。” 朋友當時覺得很感動。

其實,坦白地和孩子談論自己的失敗,反而會讓他明白,每個人都會遭遇失敗,挫敗感也是正常的。而如果他們能看到自己的父母反敗為勝,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場好的“挫折教育”。

想要提高孩子的挫折商也不難。就如曾奇峰老師說的,只有儲備了足夠的溫暖,我們才經得起嚴寒的侵襲。只有心靈得到了很多的滿足,溫暖,幸福的字樣,它才能夠經得起挫折。

所以說,只有愛,才能給孩子勇氣和力量。

1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懷孕需要準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