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關於最近某學校老師過激言語的影片,看了一段,覺得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起因,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去說這樣一段話,起因是什麼,我們不知道,老師說這樣的話,確實存在過激,應當反思。但是人都會有情緒,有時候憤怒情緒上來時,可能說話就會比平時要過過激,就像夫妻吵架一樣,真的是想往對方身上捅刀子揭傷疤麼,不是,可能是話趕話到這了,不能因為一個影片一句話就否定一個人的全部。成年人都經歷過上學的階段,每個班都有那麼幾個淘氣的學生,哪怕是叫了家長,依然是屢教不改,怎麼辦?讓退學麼?對於歧視的問題,首先這是一種很現實的社會現象,地域與地域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等等,都是存在差別,就像作為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與好學生坐在一起,遠離學習和習慣不好的學生,這是歧視麼?!因為環境很重要,不希望在學習的孩子被打擾,也不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為不學習打擾別人的人,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

我是6歲孩子的媽媽,孩子爸爸常年出差,孩子沒有爺爺,我,孩子和孩子奶奶一起生活,孩子奶奶在附近做保潔,兼顧家裡的早晚飯,我上班接送孩子上學以及平時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不是一個好脾氣的媽媽,也經常會吼甚至打罵,經常因為覺得孩子不懂事又因為生活工作瑣事在情緒崩潰的邊緣說一些不好聽或者過激的語言,比如教了一遍又一遍的漢字,依然不認識,無數次說玩過的玩具放回原處,依然扔的滿屋都是,有時候心情好的時候,會溫和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輕則呵斥重則打罵,打罵之後,又開始後悔,覺得說話嚴重了,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本來性格天真爛漫,會不會把孩子教育的太過於規矩木訥,總之就是各種後悔各種擔心,但是下次又依然如此。我不知道那些孩子教育很好的媽媽和孩子的日常是什麼樣的,反正我們家是隔三差五雞飛狗跳的。

我們都是農村出來的,沒有任何的背景,初來時跟別人合租,為了省錢住沙發,後來合租一間屋,再後來整租一套房,再到有自己的歸屬,每一步都走的很艱苦,但生活總歸時越來越好。以前覺得出去農村在縣城上學就是好的,來到大城市,覺得能在大城市上學就是好的,後來慢慢才知道,大家對孩子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視。從幼兒園甚至啟蒙開始,就要選雙語的,五六歲的孩子英語口語對答如流,小學要上重點的,買套學區房,初中要上私立的,一年幾十萬,還有課後各種輔導班,無論家庭條件好壞,儘量給孩子的教育是盡所能的更好的。我們沒有豐厚的物質條件,給不了孩子更好的,本身就已經在起點上落後了,但是還是希望過程是盡力的,孩子本身也能爭氣的,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能站的更高一點,望的更遠一些,一代一代一點一點的這樣積累下去。

如果孩子不好好學習,我也會跟孩子說,學不好以後只能當環衛工人掃馬路,要麼就是工地搬磚扛水泥,要麼就是沿街收破爛等等,首先我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也不是覺得他們的工作不體面,任何靠自己雙手的勞動所得都是光榮的,而是覺得太辛苦,無論春夏秋冬颳風下雨,都是要面臨風吹日曬,我們只是讓他知道,如果不努力,會過的很辛苦,如果努力,可能會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才會不後悔。

3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肥宅俠洗手大作戰》如何引導孩子講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