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為什麼家長再努力也跟不上孩子成長的節奏

最近,爸爸突然發現3歲的寶寶變化非常大,思路清晰、能說會道,有禮有節,自己都快有些招架不住了。換句話說,成年人再聰明也跟不上孩子的成長節奏。

比如,孩子不識字,但能一口氣把40本的圖畫書的書名不差毫釐地說出來。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陪孩子一起整理圖畫書時,每當爸爸拿起一本圖畫書,孩子在說出書名的同時,還會補充一句這本不要看的。當整理到這套40本的生活習慣養成書時,孩子逐本翻閱,邊翻邊說出書名。

爸爸清晰地記得,這套書是寶寶睡前必看的,如果不看就睡不著。因此,這40本書整整陪伴了孩子一年多的時間。或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但問題是,如果拿一套40本的英文書給成年人讀,成年人是否能一口氣說出每一本書的書名呢?這是一個問號。由此,我們成年人習慣性地高估自己的同時,會低估了孩子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孩子智力成長髮育的3大黃金期

科學研究表明:

1、寶寶出生時,大腦只有370g;

2、一歲左右時,大腦重量接近成人腦重的60%;

3、兩歲左右時,大腦重量約是出生時的3倍,約為成人腦重的75%;

4、到3歲時,腦重已經接近成年人。

由此可見,孩子的大腦只用了3年左右的時間就達到成年人的腦容量,其學習能力和吸收能力遠遠超過成年人。這是一種非常令人吃驚的本能。

有的人會說,我們家的孩子已經3歲多了,已經錯過了0~3歲的發展黃金期,怎麼辦?其實,錯過了0~3歲也不必過於焦慮。因為孩子有3個黃金髮育期:

第一個是0~3歲。好奇心非常強,特別善於模仿;家長有效陪伴的最佳方式就是做遊戲、聽音樂、讀圖畫書和看世界(出去玩)。

第二個是3~6歲。有自己的主見,特別喜歡探索;要重點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規律的作息。發掘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激發他的潛能。

第三個是6~12歲。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是這一時期的培養重點。所謂學習能力就是專注力、創造力和想象力;閱讀理解能力強,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模仿是孩子學習如何自己做事的核心方式。

聽、說、讀、寫、練既是學習能力好不好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

對於0~6歲的孩子來說,識字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看、會說、會運用(模仿)。

在陪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會吸收他感興趣的一切。比如模仿。模仿有助於孩子學習兩件重要的事情:一是瞭解物體是怎麼工作的;二是瞭解人是怎麼工作的;並從模仿中找出因果關係,是孩子學習如何自己做事的核心方式。

3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娃丟了你負責?”,寶媽帶5歲兒子進女廁被罵回懟,如何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