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老師有個問題想要問一下讀者朋友們,大家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第一次在家裡主動幹家務呢?或許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答案,總而言之只要是在家裡主動幫忙替父母做家務的朋友,說明已經有了一份責任和意識。
要知道,如果從小幫助自己的父母積極做家務,有助於形成一種樂於助人的良好道德風尚,至少我們可以從替父母分憂開始做起,在體驗家務勞動的過程當中感受體力勞動的不容易,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建立作為集體當中的一員懂得奉獻的過程,正是這種奉獻精神的形成,對將來一個孩子良好的家教素養的形成有著間接性的幫助。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勤勞為大家帶來的快樂,更能讓人在這個過程中懂得積極幫助別人,往往是留給別人良好印象的重要方式,也是檢驗一個人到的素養最為直截了當的手段之一。正是因為從小養成了愛幹家務的習慣,所以也就練就了勤奮的精神,透過體力勞動的鍛鍊,一方面在摸索著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好,另一方面,也能讓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好一些。
其實有一些人為什麼會出現拖延症的現象,其實也就是因為長期的懶惰,不願意去做讓自己感到勞累的事情,所以他們很排斥那種不停透過體力和腦力勞動高強度的工作,認為這對於自己來說難於上青天,更不會平白無故為自己買罪受。一個連家務都不願意做的人,如果身邊連個幫扶的人都沒有,自己也不會花費什麼精力去經營自己的事業。
更不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因為對自己不負責的人,對別人也很難談及責任。這樣的人往往沒有什麼集體觀念,甚至都不曉得付出的意義是什麼,正是因為一直沒有鍛煉出主動幹家務的素養,使得許多人面對發來的求助訊號也可以視而不見,自然也就不懂得主動幫助別人的快樂在哪裡,這樣一來,一個人連奉獻精神都沒有,那還有什麼理由博得別人的信賴呢?
怎樣才能作為一個合格的人,老師認為最重要的一速就是要懂得的感恩和回報,我們不能永遠坐等著結果的到來,一些好的習慣必須從小就進行鍛鍊,如果將來連一顆為親人分擔任務的勇氣都沒有,那一定不會得到重任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