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學會真正接納孩子的情緒,父母可以問問自己,到底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感到沮喪呢,還是本來就比較心煩,因為人們常常把這兩種情緒搞混淆。

因為孩子還沒有開學,所以上班的時候還在帶著他,我這邊有很多資料需要寫,有很多工作需要忙,他那邊把東西扔一地,到處跑來跑去,外面還下著雨,我要不看著他,他一會就會出去把鞋子踩的溼透,怎麼說都不聽,我大聲的呵斥他,但是他卻無動於衷,反而衝我做鬼臉,我真的使出了洪荒之力才壓住了火。換做平時我不忙的時候,他這樣一點問題也沒有,今天之所以這麼煩,就是因為我太忙了,一邊忙一邊還要管他,他還不聽我說。

我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他還是個孩子,他不知道什麼是忙,什麼是不忙,他也不知道我在忙的時候他需要安靜,更何況他壓根不知道什麼叫安靜。

正因為我們是大人,是事情的主導者,所以我們才需要想出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指望孩子能自己安靜下來,這違背了他們的天性。

所以,我可以選擇先把工作放一放,畢竟沒有立馬做也沒關係,或者找到一個可以先陪他玩的人,這樣我也可以安心工作。如此一來,他也沒那麼“調皮”了,我也沒那麼“煩躁”了。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那父母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

深呼吸

聽上去很簡單,確實簡單,從1數到10儘量慢一點再深呼吸幾次,整個過程就像深海垂釣者克服暈船的感覺一樣,深呼吸能給大腦輸送更多氧氣,舒緩神經系統,給人更多時間思考。

專心傾聽

大多數情況下,父母之所以感到心煩,是因為頭緒太多而手忙腳亂,比如就要急著出門了,兒子還在繫鞋帶,一旁的女兒又向爸爸媽媽告狀,說哥哥和他打架,說著背上的書包還掉了下來,這種時候父母一定要放慢節奏,停下手頭的事聽聽女兒怎麼說,小孩子跟父母東拉西扯一般是有目的的,往往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專心就能以孩子為焦點,忘記其他煩人的事,也不會輕易失去耐心。

給孩子留點餘地

有時候父母會因為孩子做錯事而發火,但實際上我們根本就沒有給孩子改正的機會,記住每個小孩在某些時候都會慢騰騰地,“抓緊時間”這個概念在他們腦子裡完全不同於大人,父母可以在時間上給孩子一點餘地,例如晚飯一般要在7:00之前吃完,吃的慢的孩子可以給他放寬一點時間限制,讓他在大人吃完之後還可以繼續一會兒,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教會他如何加快節奏,也免得自己老是念叨再吃一口,把好端端的一頓飯變成了活受罪。

不可妄下結論

舉個例子,你女兒9歲,把廚房弄得亂七八糟的,一下樓,你就看到灶臺上到處是牛奶、破雞蛋和黃油,怎麼辦?深呼吸,不要對女兒的行為妄下結論,猜猜她究竟在幹嘛?是有意搗亂廚房呢?還是想給爸爸媽媽做頓早餐給他們一個驚喜,弄清楚女兒行為背後的動機之後,你的反應肯定會有所不同。

有幽默感

看到新買的小狗身上被紮了無數個小辮,父母們大概會氣急敗壞,可是在孩子們的眼裡,這樣做是十分好玩的事。孩子的幽默感,不同於大人,有時候他們的本意並不是做壞事,而是想弄點好笑的場面出來,心裡根本不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只要無傷大雅,父母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一起笑笑也能聯絡家長和子女的感情。

多考慮孩子的能力

想想看孩子多大了?他能做什麼?父母是否會因為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而抓狂,而事實上孩子還根本不認識時間呢,想想辦法,用易於理解的方式把時間觀念傳達給孩子,仔細研究孩子的發育過程,可以幫助父母瞭解他們的能力,也可以減輕父母的沮喪情緒。

把時間安排得更為寬鬆

父母不應該把日程安排得過滿,讓自己應接不暇,窮於應付過多的事物,難免會無暇放鬆,不能享受陪伴孩子的時光,而且一旦繃緊了這根弦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給自己時間緩口氣,如果發覺自己確實很生氣,父母們就不僅要深呼吸了,也許還應該暫時迴避一下,不要立即處理矛盾,做法比較恰當的父母一般會說:“我們過幾分鐘再談這事”,給孩子時間,想想他們剛才幹了什麼事,也讓父母擁有充分的迴旋餘地,好好的調整一下自己的負面情緒,老實說對孩子大聲嚷嚷一點用也沒有,只會加劇雙方的衝突,讓孩子感到憤怒或害怕。

提前15分鐘行動

家長們可曾記得,很多次因為快要遲到了,心情頓時煩躁起來,脾氣也按耐不住了,其實只要從早上起床開始,凡事都提前15分鐘行動,那大概你家裡就能增添15%的寧靜了,如果有必要可以把手錶和鬧鐘撥快一點,也就是少睡15分鐘的覺,少打15分鐘電腦或者少做15分鐘其他的事情,總之父母的耐心和親子關係遠比這些活動重要。

認識到養兒育女是對耐心的考驗

每個小孩總有令父母頭疼的時候,做父母的職責之一,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人,讓他做回自己,而做回自己,則意味著孩子要考驗大人的意志力了,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們通常會試探父母的意志力,結果讓父母失去耐心,家長們都應該知道,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會得寸進尺,挑戰父母的極限,質疑他們的權威,更會試探他們的底線。

父母該怎麼做才能培養自己的耐心呢?

照顧好自己

父母如果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擁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做回自己,釋放心靈,安然接受甚至欣賞孩子們的狀態了。

凡事別往心裡去

凡事都往心裡去,帶著太多個人情感去看待孩子的行為,結果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凡事往好處想,孩子是自己生的,不是來找父母麻煩的,雖然有時候會傷害到父母,但他們通常不是故意的,孩子們其實是愛父母、尊敬父母的,儘管有時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實際上他們是想盡全力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當事情發生的時候,父母應該調查調查,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凡事往好處想,可以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離,讓雙方更加積極生活更加樂觀。

瞭解自己的期望

你對孩子有哪些期望?對比孩子們的實際能力,你的期望又是否合適?有些孩子可以經過培養來實現父母的期望,但對於另一些孩子來說,說不定他們在其他一些領域中才會鶴立雞群。

為失敗做好心理準備

孩子總會有令父母失望的時候,因為失敗是再所難免的,跟你我一樣,孩子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老實說父母應該更願意看到孩子在家裡失敗,因為在家裡爸爸媽媽還有機會安慰孩子,給他支援、講道理,一旦出門在外,即使失敗了,父母也無能為力。

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有的父母可能不相信他們其實是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的,都是能學會的。相比之下孩子們要控制自己卻難多了,人的大腦中有一個區域叫額葉,其作用是讓人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辨別積極和消極行為,同時還管理情緒。額葉一般要到20多歲才會發育成熟,也就是說孩子們有時候是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他們需要父母的幫助,孩子鬧情緒的時候,父母應該教他們大膽而又禮貌地表達自己,因為父母也不是天生就能把這兩種方式結合起來的。另外也要給孩子提供途徑,讓他們宣洩情感,在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同時,其實大人也在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多回想自己的童年

孩子們所經歷的情感所承受的壓力都是真實且有意義的,不管源頭是什麼,記住做父母的小時候,也有過這些經歷,回想過去可以幫助父母理解孩子,體諒孩子對生活的感受,瞭解自己的底線。家長們往往會注意到某些孩子比較容易讓人失去耐心,有些情況也更容易讓家長失控,發起脾氣來讓他們自己都感到驚訝。所以大家要問問自己,我的底線是在哪?是誰、是什麼,讓我失去了耐心?其實說到底線有一點很重要,父母之所以發脾氣,真正的原因往往在於他們自己而非孩子。舉個例子,如果父母發火的當時孩子並沒有真的犯什麼大錯,那麼此事的源頭很可能就在父母身上,和孩子並沒有多大關係。我們會見到有一些家長,他們竭盡所能做好父母,可是由於自身的問題,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快,這種情況雖說在所難免,可是我們應該回想看看小時候,要是自己的父母能多關注一點,多調整一下他們的底線,那我們現在的生活該是多麼的不同啊,亡羊補牢,讓我們就從這一代開始吧。

摸清自己的脾氣

有的家長是急性子,有的家長是慢性子,兩種脾氣的父母都會發火,而且對於孩子來說具有同等的殺傷力,家長們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性子,總結一下發脾氣的原因。

活到老,學到老,做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難免有不足的地方,不斷學習,不斷覆盤,一起加油!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做孩子情緒的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