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有哪些?好動坐不住、無精打采、心不在焉、想入非非、粗心馬虎、差錯多、做事無效率、拖沓、磨磨蹭蹭。一心多用,有始無終,學習、做事效率低,質量差。

那麼專注力不足是怎麼回事呢?

一是身體發育缺陷。

二是生理原因——大腦發育不完善。

三是心理原因——引起關注或迴避行為。

四是環境因素——含咖啡因的食物或學習環境。

第一因素身體發育缺陷這個屬於醫學範疇,不屬於心理教育範圍,很難干預,我們留給醫學研究。第二個因素孩子還小身體發育尚未完善,前額葉區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我們重點來探討心理因素。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做著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事情,而自己卻不知道。

先來看看一個案例,週末去朋友家裡,剛開始,朋友五歲多的兒子在陽臺玩積木,一個人玩得很投入,但朋友卻不停地打擾孩子:“這塊積木應該放在這裡,這塊放那裡不對,應該這樣。”反反覆覆很多次,最終孩子生氣了,將積木一推,生氣地對朋友吼道:“什麼都是你對,那你玩好了”,說完轉身進了自己的房間。朋友有點尷尬,也很生氣,於是對孩子吼道:“不會玩以後就別玩了。”

也許在父母眼中,認為孩子的行為不對或者無聊,總會阻止他們,或者總會干涉他們的行為,但是在孩子眼中,他們覺得非常有趣。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不要隨便去打擾,可以做一個安安靜靜的觀察者和協助者,靜靜地看著孩子專注地搭積木或者塗鴉,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再給予幫助。所以,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專注習慣,在孩子玩耍的時候不要打擾孩子,不要催促孩子,給孩子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再如,小明的媽媽訴苦,說自家孩子很懶,一點兒自律意識都沒有,她每天晚上陪寫作業,她非常生氣,卻又無可奈何。上個週末,白天的時候她不停地催促孩子快點兒寫作業,可他總是有各種理由推脫,不是頭疼腦熱,就央求媽媽讓他再看一集動畫片,兩天的作業量最終還是堆到了週日的晚上。

即使小明的屁股挨著板凳坐下了,打開了檯燈,可是心思仍然不在作業上面,扭來扭去地、晃身子、敲桌子,遲遲不下筆。她一忍再忍,對孩子吼了幾聲,小明才開始了漫長的寫作業之旅。她說她都沒怎麼仔細檢查,就發現孩子做錯了好幾道題,母子因此產生爭執,她氣憤地表示:“你要不想寫就睡覺去吧!”結果小明信以為真,扔下作業呼呼大睡,留下她一個人生悶氣。

那麼,培養孩子專注力,父母該怎麼做?

1、父母要理性陪孩子做作業。現在有許多孩子都認為學習是無聊的 ,上學讀書和放學做作業都是無趣的,因為在學校除了上課就是考試,在家裡除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外,很多父母還準備了課外作業。有的在孩子寫作業時父母不停地催促、嘮叨提醒(能不能專心一點)、就會產生“超限效應 ”。

2、父母學會控制情緒。很多父母因為看到孩子寫作業磨蹭,做小動作,父母習慣盯著孩子糾正他們的“錯誤”,或者對孩子的選擇做出不良的評價斷然否定,或者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完成,就會產生焦慮、憤怒的情緒,以致一連串的語言暴力,斥責、抱怨、怒吼,用否定的語言、指責的言行批評教育孩子,這會讓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會變得緊張焦慮、甚至是惶恐不安 ,想的是怎麼做讓父母滿意,自然也就無法集中注意力。且這種負面情緒會讓孩子一看到書桌就恐懼不安,把注意力全部用在怎麼對付父母的身上,或者做作業的時候媽媽往身邊一坐,孩子考慮的是“我會不會又挨批、媽媽會不會又把我書扔了······而無法集中精力在學習上。 當外界干擾太多,要求太多,很容易讓孩子做不好任何一件事,孩子的學習效率、專注力、主動性、深度思考力也都會連帶受到傷害。自然也就無法集中注意力。

3、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很多父母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也很早就開始親子共讀了,但是有不少這樣的場面:看起來父母是在陪孩子讀書,孩子低頭翻書的那一小會兒,大人就趕緊拿手機瞄一眼。或者,正讀到興頭上,一個微信來了,馬上看一下,或者接一下電話,再或者直接坐在孩子身邊打遊戲等等。這些小動作看起來只是父母暫停了自己的行為,事實上它也同時中斷了孩子的專注力。身教重於言傳 ,因為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強,並且覺得大人做事情都是有意思的,會跟著學。請給孩子樹立一個專注的榜樣。

4、每次只給孩子提供適量的玩具或書本、提供他們一個做事情的合適環境。有的父母喜歡給自己的孩子買玩具、繪本,只要看到喜歡的或者聽別人說好玩有用的玩具繪本,就不惜重金買回來,然而很多父母沒有給孩子建立玩玩具看繪本的規矩,如“一次只拿出一件玩具或者一兩本書,玩好了再換另一個”,導致孩子在同一個時間地點面對這麼多玩具書籍的時候,有多種選擇,注意力自然很難集中。 有些父母喜歡給孩子買一些電動玩具,他們覺得好玩,這樣的玩具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電動玩具不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和注意力的發展。孩子需要在遊戲中,去完善自己的內心世界,玩具只是一種工具,不等於遊戲。而電動化程度高的電動玩具,不需要我們去設計遊戲,孩子只需要傻傻地跟著玩具走,就可以了,——它只能調動孩子的被動注意,而不是主動注意力。能夠讓孩子的感覺、觸覺、視覺多種感官引起參與的這樣的遊戲過程,才能更好地遊戲,能夠給孩子提供一種整合感官通道的機會,有助於孩子的感官系統。比如,對很小的孩子,我們可以給他擰個瓶蓋、玩個沙、搭個積木,這樣的遊戲過程,才能更好地吸收孩子的注意力,達到鍛鍊孩子注意力的目的。

5、適當地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就很安靜,但是做其他事情就不行,那看動畫片是不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注意力的好辦法?答案,當然不是。我們通常說的,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指的主動注意的形式。孩子只有具備連續不斷地主動注意力的能力,才學會在學習的時候,不易被其他東西所打擾。

動畫片以每秒24幀的方式呈現畫面內容,也就是說,每秒會有24張圖閃過,快速的畫面切換,讓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不可能主動關注一些內容,而基本上屬於被動的狀態,被那些鮮豔的圖片吸引。當孩子上學以後,學習的課本內容不像電視一樣跳動,而是靜止不動的,需要孩子靠主動的內在興趣去對這些內容進行學習。就是說,需要孩子去主動注意了。所以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看動畫片,非但不能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會破壞孩子的注意力。手機遊戲背後都採用的是讓使用者“上癮”的機制,並且它們背後是一系列心理學家,演算法工程師在不斷地研究,怎麼才能讓我們停不下來,花更多的時間,停留在他們的APP上。關於這一點腦科學家早有實驗證明。

6、給孩子制定合適的目標。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最近發展區”,是指孩子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能夠藉助成人的幫助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立活動中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距。比如,孩子平常做作業需要50分鐘,鼓勵孩子40分鐘完成比較符合實際,如果讓孩子半小時完成,孩子就比較難達到目標。孩子很難達到目標,就容易產生“失敗效應”。在這過程中如果父母再給予孩子否定、批評、打擊,最終只會讓孩子產生無助的心理,而產生自我否定。

擁有健康心態 擁抱快樂人生

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父母明明是愛孩子的,可為什麼總是和孩子發脾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