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老一輩人跟現代年輕人觀念有所不同,由於時代迅速發展,近幾十年來的變化天翻地覆,不僅體現在衣食住行,人與人之間的觀念也逐漸改變。
朋友小王有個六歲大的孩子,性格有些調皮,孩子小時候就挺鬧騰的,也不是讓人很省心,小王常年在外地工作,兒子都送她婆婆那裡照顧。
他們都到家了,不是也有疫情嘛,晚點回來的話也不好回來了,他們說好幾個月沒見兒子了,也特別想兒子,於是就早早準備行李回家了。正當他們高高興興邁入家門的時候,眼前的這一幕讓夫妻二人都驚呆了。
婆婆擰著孫子的耳朵,邊擰邊問,“下回還敢不敢了,說過你多少次了,還不改!”看到眼前的這一幕,小王立馬跑到兒子面前,把婆婆的手拉開了,把兒子緊緊摟在懷裡,兒子看到爸爸媽媽回來了,心裡就更委屈了,號啕大哭了起來。
“你怎麼打孩子啊,孩子再怎麼調皮也不至於這樣吧,說幾句就行了,看孩子哭得眼睛都腫了。”小王質問婆婆,又心疼又生氣,那時候心裡彷彿想象出來孩子平常在家裡的情況,看著懷裡令人心疼的兒子,小王的眼淚情不自禁地落了下來。
婆婆看到兒媳婦這樣問自己,心裡也有些委屈,回答道,“這算打孩子麼,小時候孫子他爸沒少挨我們的打,我就擰了他一下,孫子他爸小時候我們都是拿掃帚打,用腳踹的,可比這狠多了。”
小王聽到婆婆拿老公小時候跟現在比,心裡就更生氣了。“你們那個時候怎麼跟現在比啊,過了這麼多年,很多東西都已經改變了,不能老拿過去的東西來應對現在的情況,教育方式早就改變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了!”
婆婆跟小王各執一詞,彷彿代表著兩個時代之間的隔閡,從而也反應出兩個時代之間的不同。在婆婆看來,教育孩子動一些手腳很正常,能很好地教育孩子。而小王對這種教育方式不太理解,可能過去都那樣,但現在已經是新時代了,很多東西都要改變了。
其實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很多東西來,小王跟婆婆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方式不同罷了,顯而易見,婆婆對孫子也沒有什麼不好的想法,她只是把上一輩人的教育方式用到了現在。不能說婆婆做錯了什麼,她也只是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延續了下來。
而小王這邊呢,是代表著新時代,第一次教育孩子,婆婆已經有過這種經歷了,把自己的孩子養大,現在來照顧孫子。
小王認為教育孩子不應該用這種動手的方式去處理,孩子就算有什麼錯,跟他好好聊一聊,多說幾句,不行的話拍拍他的屁股警惕他一下,再怎麼樣也不至於擰耳朵,把孩子擰得痛哭流涕。
造成這樣的結果想必每個人都不想看到,婆婆的教育方式停留在上個時代,對孩子進行一些身體上的體罰感覺很正常,畢竟他們那一輩人都是這樣過來的。而小王則不盡相同,小王代表了新一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對孩子不能那麼嚴格,有什麼錯可以直接指出來,沒有必要對孩子進行體罰。
如果婆婆跟小王及時進行溝通,對教育孩子有一個綜合的認識,想必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了。
小王夫妻兩個在外地工作比較忙,一直在為這個家庭奔波,為了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進而缺乏了對孩子生活的瞭解。
婆婆在家教育孩子,如果小王夫妻經常與婆婆進行交流,對孩子的成長作一個反饋,這樣的情況肯定不會發生了。
小王夫妻兩個經常往家裡打電話,瞭解情況,及時進行交流、溝通,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
個時代的教育理念碰撞,想必肯定有一些火花,想要解決肯定要進行交流,把孩子平常的情況都進行足夠的瞭解,這樣雙方都會有一個認知,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
怎樣防止上述情況的發生呢?
1、夫妻跟婆婆之間儘可能多地交流,對孩子一定要有足夠了解,關於教育孩子做出綜合的理念。交流是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婆婆把孩子平時的情況反饋給父母,父母對事件做出自己的看法,婆婆也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一起交流一下,這樣的話雙方心裡都會有一個認知,也會有一定的瞭解。
2、雙方都多一些寬容,理解。
俗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
兩代人對教育方式肯定有所不同,肯定做不到所有的想法都是一樣的,每代人有每代人自己的教育理念,應該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事情發生以後想必每個人都不願看到,所以不要爭先恐後地去埋怨,去吵架。
3、多跟孩子接觸接觸,儘量地與孩子溝通。孩子是事件的中心人物,一定要問問孩子的想法。
婆婆在家裡與孩子朝夕共處,接觸地很多,能夠很快地瞭解到孩子的想法,而小王在外地工作,要儘可能地多打電話去跟孩子交流交流,讓孩子知道家人們對自己的愛,對自己的關注。這樣的話,孩子也會成長很多,對事物也會有更多的認知。
經過這件事以後,小王經常與孩子、婆婆進行交流,有事沒事地都往家裡打個電話,我記得有一回她還興高采烈跟我說,我孩子得了三好學生,我老驕傲了。
看到小王當時的表情,我想之前的那種情況已經不復存在了吧,他們一家人也會對教育孩子進行一些轉變,變的是方法,不變的是對孩子的愛。在這祝願所有家庭闔家幸福,希望在發生矛盾之後,不要只顧著爭吵,而是想著怎麼去解決問題,怎樣處理好它,這樣的話,是每個人願意看到的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