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從一出生開始,我就與文學緊緊鎖在了一起。
“餘憶童稚時”
媽媽說,從我哇哇落地的第一天,她就給我讀各種幼兒圖書,而我也表現了與其他寶寶不同的愛好——當別的寶寶盤弄著各式各樣新奇的玩具時,我卻愛翻動那一頁頁散發清香的紙張,也許是好奇那一張張紙是怎樣粘到一起的,也許是愛追隨總是捧著書的媽媽,也許……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緣分。
“稍成長”
伴著書的陣陣讓人陶醉的芳香。我開始成長,知道了書是什麼,能幹什麼。
於是,我便不可救藥地迷上了書這個小東西,不論我在幹什麼,它總是會跳到我的肩頭,在我的耳畔召喚我,於是我便與它一起神遊,孔子周遊的列園,徐霞客走過的名山大川,甚至馬可·波羅踏過的絲綢之路,它都和我一起走過。媽媽察覺到我和它的形影不離,以至於將學習這個玩意丟到九霄雲外去了,於是她喝令我與它暫時分開,可它已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已經無法與它分開了。
在星星也不眨眼的夜晚,只有月亮陪著我,只有被子掩護著我,只有手電筒的光亮照耀著我,可我只要有了它,就夠了。不久,我躲在被子裡看書的事毫無意外地被精明的媽媽發現了。自此之後,它便逐漸遠離我的世界。
“既加冠”
終於熬過了中考,媽媽允許了書的迴歸,短暫的分離更加深了我對它的想念與迷戀。高中的課餘生活,它總是每時每刻地陪在我身邊。它讓我感受到成長的歡樂,每天帶著我去不同的精彩世界。
星期一,它帶我去了歐也妮·葛朗臺的家,在那兒我看到了葛朗臺先生富有卻吝嗇的生活方式和歐也妮小姐受束縛的悲慘人生。
星期二,我們一起穿越到羊脂球的生活年代,看到了社會的黑暗和與之對比的羊脂球的善良和獻身精神。
星期三,它帶我去欣賞了田維的半畝花田,字裡行間都是她對時間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父母的無限依戀。
星期四,我們一起走進了文革時期,殘酷的現實讓我不敢想象在我未出生的那段時光裡,中國竟發生瞭如此瘋狂的事情,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星期五,我們去拜訪了孔子,他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讓我感受良多。
它,我,十六年的相伴,十六年的情緣。在我失望時,總是它從內心鼓舞我;在我傷心時,總是它想盡辦法讓我捧腹大笑;在我迷茫時,總是它為我驅散迷霧。它像是一道彩虹,是我生命中摸不到的顏色,又像是一位契友,是無話不談的閨蜜。
正如媽媽所說,它是我生命中指引前方的小精靈,將會陪伴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