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人間失格》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心理疾病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而討好型人格就是其一。太宰治在書中的這句話,格外形象地描繪出了討好型人群的心理:害怕拒絕別人,不敢表達自己。

很多家長會教育孩子要乖巧懂事,卻不明白過度地要求孩子聽話,很可能會使孩子發展成“討好型人格”,給孩子帶來很大的痛苦。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置於一個低自尊的地位,會在骨子裡認為自己是“低人一等”。

因為擔心別人無法接納不好的自己,所以就把真實的自己深深隱藏起來。不敢表達,不敢發洩,只能把負面情緒藏在心裡。

可每個人都需要找情緒的宣洩口,只有將負面情緒宣洩出去,才能更好地生活。

而討好型人格的人卻不敢和別人訴說自己的痛苦,時間一久,這些負面情緒逐漸積攢,最終質變為他們悲觀的性格特徵

家長要多重視,若孩子有這些行為,很有可能是討好型人格的早期特徵。

一、平時缺乏主見

缺乏主見的孩子,多表現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做決定時優柔寡斷。

超市裡,一個小男孩被一堆玩具吸引住了,媽媽看到後就問他要不要玩具。他點點頭,可當媽媽讓他在一堆玩具中選出一個時,他卻在玩具前徘徊了半天,十分鐘都選不出來,最後只能問媽媽的意見。

原來,平時他的玩具都是爸爸媽媽給他買的,爸爸媽媽帶了什麼他就玩什麼,從來都沒有自己選擇過。

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缺乏選擇的能力,就一手包辦了孩子的所有事情,不讓孩子自主選擇。而長期這樣下去,孩子就會逐漸養成只愛聽他人話的習慣。

小時候是物品的選擇,長大了就可能連自己的生活方式的選擇,都無法決定。

家長在平時一定要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在生活中,多讓孩子自己選擇

如果孩子的選擇是錯誤的,家長可以委婉提醒,重點是要讓孩子得到鍛鍊的機會。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試著多放手,讓他自己解決,而不是一次性幫孩子解決完所有的事情。

二、不敢表現自己

除了沒有主見,有討好型人格早期特徵的小孩,同樣不敢主動表現自己。比如不敢上臺說話,不敢展示自己的優點,上課不敢主動回答問題,哪怕這道問題他是懂的。

這樣的小孩,一開始可能只是因為膽小,所以不敢勇敢地表達。而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給孩子信心。

現在很多父母總是喜歡貶低自己的小孩,他們認為這樣會讓孩子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更加努力,更加謙虛。

但比起有自知之明,膽小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建立自信。擁有了自信,才能讓內心擁有強大的力量,才不會輕易讓自己處於“低自尊”的地位。

三、沒有夢想,對將來缺乏規劃

沒有夢想不是一件小事。當別人問孩子,他的夢想是什麼時,他不知道,當別人問他對未來有什麼想像時,他也非常迷茫。

這樣是不是很可怕?

導致這樣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處於低自尊地位的人,往往把別人的想法放在第一位,所以很難自己為自己做一些打算。第二,在平時交往中,他們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人云亦云,所以思維往往不太活躍,情緒很少興奮,對未來也沒有強烈的期盼。

其實孩子就像一棵小樹,他不是不會成長,而是沒有看到光,只要讓他看到光,他就會努力朝著光的方向前進。而這道光,父母可以賜予。

既然孩子沒有把自己擺在首要位置,父母就可以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帶他看看世界的美好,多接觸世界,給他描繪美好的未來,讓孩子對未來充滿希望。

父母同樣也要充滿希望,擁有格局,用自身的品德打動孩子。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其實不少,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父母常常給孩子灌輸只有聽話才是好孩子的觀念。

但父母要知道,並不是聽話的小孩才有人喜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從多方面進行考量。切不要因為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缺乏主見,對未來沒有期待。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10個感覺遊戲,在家就可簡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