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熊熊媽媽有個煩惱:今天幼兒園老師向她反映,熊熊在老師上課的時候經常一個人走開,在教室空曠的地方自己一個人玩,自言自語。熊熊媽媽聽後很尷尬,想起自己在家中教熊熊寫字,熊熊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被外界的一丁點響動吸引過去。

傑傑媽媽也有同樣的煩惱,一到學習的時間傑傑就坐不住,讀數字經常序列,原本讀著"23"下一個就跳到"34",明顯的不專心。學習工具也總是丟三落四,今天忘記橡皮,明天忘記鉛筆,腳上穿的鞋子一脫,一會就忘記扔到哪去了。傑傑媽媽沒少因為這些事情罵傑傑。

我們經常會下意識地認為,孩子上課走神,做事分心是性格問題,是老師、父母沒有教育好,實則不然。

這些行為的背後是存在神經生理問題,就像男孩子天生比女孩子要調皮一些一樣,因此父母一味的怪罪與指責,不僅不能使得孩子改正,反而可能會導致新的問題出現。

父母們同樣不能放任孩子上課走神,做事分心,認為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會改正,我們必須正視孩子上課專注力不足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孩子上課專注力不足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學習成績下降

林林從小上課專注力不足,老師教什麼都聽不進去,坐在椅子上扭來扭去,還老是喜歡搞小動作。當週圍的同學將乘法口訣背得滾瓜爛熟時,林林連加減法都沒有學通透。

上課專注力不足對孩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學習到的知識遠遠落後於他人,這也是許多家長最憂心的問題。

孩子規則意識差

孩子上課的專注力不足,他們往往容易走神或者容易被周圍的東西吸引,就如同上文提到的孩子熊熊,在上課的時候突然走出來一個人自己玩,自言自語,打斷老師授課的思路。

孩子的專注力差會使孩子輕視規則,將父母和老師的話當成耳邊風,傾向於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差

孩子上課專注力不足很容易養成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懶散、放任的性格,自我約束能力很差,不利於養成嚴謹的性格。

上課走神,做事分心成為他們在課堂上的常態,當週圍出現一丁點響動時,孩子就會放棄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將心思放在其他的事物上,對孩子未來自理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

從腦科學角度,看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原因與家庭環境有關

莉莉媽媽是個嚴厲的母親,總是為莉莉佈置過多的學習任務,莉莉感覺壓力十分大,不僅要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完成媽媽的任務,久而久之,莉莉的大腦什麼都兼顧不過來,也就造成了做什麼事情,注意力都不能集中的"壞毛病"。

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很大程度與家庭有關。周圍干擾太多,比如寫作業的不遠處就是一臺孩子愛看的電視機,或是孩子在學習時窗外鄰居家的小孩在嬉戲打鬧,這些都會使得孩子無法靜下心來學習;除此之外,還有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為孩子佈置的任務過多,孩子大腦的專注力難以兼顧。

觸覺和前庭覺不足

1)觸覺不足:

觸覺敏感的孩子,會向大腦傳遞大量的觸覺資訊,而大量的觸覺資訊有可能直接衝破前庭(大腦的門檻)進入大腦,從而導致腦壓過高,(腦)神經抑制困難。

對孩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孩子的大腦太過興奮,靜不下心,對於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物(學習、上課等)往往表現出不耐煩,注意力難以集中,同時好動不安,經常有肢體衝突。

2)前庭覺不足:

前庭是大腦的門檻,幾乎所有進入大腦的資訊都需要經過前庭覺的過濾才能夠進入大腦(有用的進入,無用的不能進入)。

曾經有位孩子什麼東西都記在腦內,父母對此感到十分驕傲,認為自己的孩子的神童,記憶力非凡。但醫生卻提醒父母,孩子這樣下去不行,因為他把大量有用的、無用的資訊都放在大腦中導致大腦腦壓過高,腦神經抑制困難,從而使注意力越來越難以集中,這就是典型的前庭覺不足。

從腦科學角度,促進孩子專注力的"感覺統合"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理論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愛爾絲(Anna Jean Ayres)於1969年首先系統提出。愛爾絲博士認為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資訊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內外知覺做出正確反應。

簡單地講,感覺統合是一種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

中國的有關研究表明,在兒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常者佔 10-30%,最新研究調查中國大中城市孩子感統失調率達到80%其中30%為重度感統失調。

許多專家認為,感覺統合失常的罪魁禍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而感覺統合不足造成的行為失常主要表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腳、嚴重害羞等,一直困擾著老師和家長。

從腦科學角度,想要促進孩子專注力的"感覺統合",則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培養專注力的關鍵期

美國心理學家戈爾曼說過:"專注力比智商、情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最終成就。"

3-10歲是兒童大腦發育成長的關鍵期,10歲之後,這個節奏將會趨於平緩。

因此家長要把握這個重要的時期,與其將精力放在孩子應該學習多少東西上面,不如注重培養孩子基礎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提高孩子上課、學習、做事情時的專注力,促進專注力的"感覺統合"。

2)專注力的培養從感官訓練開始

感官訓練主要包括兩方面:視知覺和聽知覺。

研究表明,大腦接受的感覺資訊80%以上來自視覺,視覺資訊的準確獲取,正確加工和解碼是大腦進行高效的認知加工的基礎。我們的知覺、記憶和思維,也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以視覺作為組織,加工和儲存的形式。

提高視知覺能力的訓練方法可以有:讓孩子拼圖、搭積木、從圖片中尋找圖形,如要求找出一張圖片中的所有正方形、對幾何圖形進行分類等,這些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孩子的知覺能力。

而聽知覺對於兒童來講也同樣重要,兒童對於聲音的敏感程度往往高於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因此訓練聽知覺的方法有:讓孩子玩辨別聲音遊戲,如判斷一個聲音是從家中的哪個地方傳出來的,或者玩找物品遊戲,將一個發出響聲的東西藏起來,讓孩子去尋找。

3)結合孩子興趣培養專注力

不管是多大年紀或者多穩重的孩子,都存在著愛玩的天性,因此家長與其強硬地教訓孩子"上課應該集中注意力""寫作業的時候不應該走神",不如將孩子的興趣與愛玩的天性結合起來,更容易激發孩子專注力的提升,促進專注力的"感覺統合"。

年紀小的孩子可以玩拼圖、搭積木、找不同等,而年紀大一些的孩子對於魔方、迷宮等需要動腦筋的遊戲更加感興趣,因此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從益智遊戲這方面入手,有效提升孩子專注力。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對於孩子的好奇心,家長該不該控制?這部電影就鮮明的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