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093字,閱讀時間約3.7分鐘
去幼兒園送二寶的時候,聽到旁邊有幾位寶媽在聊天。
寶媽A說:“真是愁人,我女兒回家後不管怎麼問,都不說幼兒園的情況。”
寶媽B卻說:“我家孩子正好相反,恨不得把幼兒園的每件事情都和我講一遍。”
寶媽C忙說:“最近試聽興趣班,我也想問問孩子喜不喜歡,可她什麼都不說。但是看老師發來的影片,又能看到她玩得很開心。”
幾位寶媽聊得不亦樂乎,都在說怎麼才能從孩子口中撬出隻言片語。寶媽B說:“可能和孩子的性格有關係吧,我娃比較外向,也喜歡和我聊天。”
孩子為何對幼兒園生活隻字不提?
問題一:為什麼每天在幼兒園吃的什麼都不知道?
問題二:無論怎麼問,孩子對於在幼兒園都學什麼了,幹什麼了,隻字不提。
問題三:孩子是不是在幼兒園過得不開心,被老師威 脅了,所以不敢說?
問題四:孩子的這種迴避態度,是不是因為牴觸?
大概總結下來,家長們有下面兩個困惑:
一是不理解孩子為何連最基本的飲食情況都不說;
二是覺得孩子的表現反常,懷疑是不是被威 脅了?
作為過來人,我想說,實際情況也許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麼複雜。
首先,與適應程度有關。
寶寶入園後,也許逐漸開始不哭不鬧,但他的內心可能並沒有完全處於放鬆的狀態。幼兒園畢竟是一個"小社會",老師的規章制度,和小朋友們的相處情況,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尤其是心理比較脆弱敏感的孩子,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會處於高壓入園狀態。面對家長的詢問,他們會選擇迴避。
其次,與孩子的記憶能力有關。
家長可能會認為每天吃了什麼飯應該屬於z簡單被記憶的事情,因此不理解為何孩子說不出來。我在家時做過一次試驗,到了晚上詢問大寶二寶當天的早餐內容,孩子們完全不記得,甚至連娃爹都要想一下才能說出來。
因此,孩子講不出幼兒園的餐食內容,是很正常的情況。他們的記憶能力很大程度上與畫面感有關,若把幾張不同飯菜的照片拿給孩子看,他們就能馬上指出自己吃了些什麼。
最後,父母的提問方式有問題。
放學接到孩子,總是想要迫不及待地問點啥。內容無外乎下面幾種:
“今天表現好嗎?”
“中午有沒有睡覺呢?”
“吃飯怎麼樣?”
“有沒有拉臭臭呢?”
“……”
父母之所以會問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本身存在不好好吃飯,不按時午休等情況。而這些又是孩子很牴觸的存在,他們自然不想要正面回答。
所以,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一天的生活情況,並且能激發孩子上幼兒園的熱情,提問方式有技巧哦!
“五不問”聊天原則
面對家長的種種問題,孩子也許並非不想回答,而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比如問“在幼兒園吃的什麼飯呀?”作為父母來說,想知道的是具體飯菜內容。而孩子可能會認為早飯午飯晚飯都是飯,並不理解也不記得。
所以這種提問就顯得很概括,要了解孩子的幼兒園學習生活情況,掌握有效的聊天話術,很有必要。而注意最根本的主旨是:避免負面情緒引導,採取積極正面的話語進行溝通。
放學回家五不問:
① “今天表現怎麼樣?”
放學第一問很重要,能直接影響孩子的放學心情。而孩子對自己的表現並沒有客觀認知,這個問題問了相當於白問。
當然,也許遇到孩子很開心的一天,他會愉悅地回覆你“很好!”但大部分時刻,這個問題常常石沉大海。
可以更換為“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今天的開心時刻吧!”
父母和孩子分別講述自己一天中的快樂時光,既能增進親子關係,又能提升孩子對幼兒園的好感。
② “老師有沒有表揚你?”
一天之中會發生很多事情,孩子未必能全部記得。如果被表揚了,孩子通常會主動告知。但如果並沒有被表揚,這樣提問則會加深孩子的低落情緒。
以前家長可能會問“老師有沒有批評你?”批評和表揚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幼兒園管理者給予的評價,被批評不想說,而一天表現平平,沒被表揚也是正常。
因此不如和孩子聊一聊幼兒園的好處,問問老師都帶他們做了哪些好玩的遊戲等。
幼兒園老師喜歡採取“小貼紙”的方式來獎勵孩子,光碟就會得到小貼紙,是榮譽的象徵。也許孩子因為某些原因並未光碟,就會避而不答。
不如聊一聊幼兒園吃飯和家裡吃飯的不同之處,鼓勵孩子自主描述。
④ “喜歡幼兒園的哪個老師呢?”
這種提問會暗示孩子的情感偏向某個老師,不如鼓勵孩子多和每位老師互動交流,增強孩子對幼兒園的黏性。
⑤ “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呢?”
幼兒園孩子之間難免會發生磕碰,但應該不存在欺負。想了解孩子有沒有和小朋友友好相處,不如詢問“今天又交到了哪些好朋友呢?”
孩子上幼兒園後期待自己被人認可,也希望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一起玩耍。因此交到朋友對於他們來說,是莫大的快樂。
枕邊育兒寄語:
從幼兒園開始,和孩子保持有效的溝通狀態,既能掌握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能為日後良好的親子關係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