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是父母的延續,也是愛的結晶,所以每一對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都會傾注所有心血,就希望孩子能夠長大成人,成為一名孝順懂得感恩的人。

可是,在培育孩子的路上,很多家長都用錯了方式,不僅沒有讓孩子可以快樂健康的成長,還讓他們與父母越來越疏離。

其實,這些長大後與父母不親近的孩子,在小時候大多有這幾個特徵,家長髮現後一定要及時重視起來。

用錯方式的愛,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宋女士和丈夫都是在嚴格的家教下長大的,正是因為如此,二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自然而然的,在二人有了孩子以後,也對孩子採取了同樣的教育方式,希望在自己不斷的督促下,孩子能夠越來越優秀。

於是女兒從懂事開始,兩人就對其進行嚴厲的教育,就算摔倒了也會要求孩子自己爬起來,從不給予安慰,並且一直給孩子灌輸哭是軟弱的表現這種思維。

這樣的教育方法二人覺得十分受用,可很顯然他們的女兒卻不太接受,尤其是在考試成績不如意的時候,宋女士二人從來不會安慰孩子,反而用言語諷刺的方式試圖激勵孩子。

長此以往,女兒體會不到父母對自己的疼愛,性格越來越叛逆內向,與宋女士的關係也日漸僵化,放學回家就往臥室裡面一待,除了上廁所基本不出屋,而且孩子對自己的父母表現得十分疏離,這些行為讓宋女士有些傷心。

在孩子生日前夕,宋女士想著可以透過這個特殊的日子來緩和一下母女的關係,於是買了三張遊樂場的門票,決定帶女兒一起遊玩。沒想到,孩子聽後一點興奮的感覺也沒有,只淡淡地說了句:“作業太多,不想去。”

宋女士對此十分苦惱,對於自己的教育方式也第一次出現了疑慮。

身上有這個幾個特徵的孩子,大多會與父母漸行漸遠

其實,在孩子與家長疏離前是有一些預兆的,遇到這些情況,爸爸媽媽發現了一定要儘早彌補,以免造成遺憾。

特徵一:放學、放假不愛回家的孩子

有些家長可能發現孩子放學以後不想回家,就算到了節假日休息也不想回家的情況。

這個時候家長就一定要引起重視,孩子的這種表現已經說明孩子對父母產生了牴觸心理,父母一定要找到原因及時改正,讓孩子對於回家這件事不再抗拒,慢慢的恢復親子關係。

特徵二:強烈表達出不滿父母對自己人生指手畫腳的孩子

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常常會以長輩自居,習慣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指手畫腳,試圖左右孩子的思想。

久而久之,家長的過多幹涉會讓孩子慢慢的產生不滿情緒,具體表現在家長一旦指手畫腳孩子的事情,孩子就會不耐煩的打斷或者直接逃避。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打消自己的控制慾,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讓孩子有自己做主的權利。

特徵三:平時交流溝通與父母像陌生人的孩子

有些家長可能突然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喜歡與自己溝通,甚至不喜歡與自己相處在同一個空間,溝通起來像對陌生人。

這是孩子的內心對家長關閉的一個主要訊號,家長要及時調整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才能逐漸讓孩子對自己敞開心扉。

父母與孩子是雙向箭頭,需要雙方共同奔赴才能開出燦爛的花

有了孩子,我們才有機會做父母,也正是有了父母的庇佑,孩子才可以無憂無慮地長大。

親子關係既相互成全又相互制約,很多時候,父母要多多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對孩子限制太多,是否沒有足夠考慮孩子的感受。

同時,家長也要學會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媽咪有話說: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管是小時候的依賴,還是長大後的逐漸獨立,都需要自己不斷的摸爬探索,家長要適當鬆開手裡的“線”,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讓孩子自己體會成長的過程。

7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莫讓“天才論”困擾育兒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