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我們每個人都自然不自然的感覺這個小生命的與眾不同,確信一定會透過自己的好好栽培教育將來大機率會上清華讀北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我們為這孩子成長努力到精疲力盡後我們不得不被迫承認孩子的平庸。這到底為什麼?難道我們的孩子生而平庸?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當亢爸還沒有自己孩子的時候,卡爾.威特的教育理念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我,他提出必須從幼兒開始教育孩子,他認為,對於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在於教育,而不在於天賦。孩子最終能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並不取決於孩子的天賦的高低,關鍵取決於孩子從出生到五六歲時的教育。用他的話來說,對孩子的教育必須與孩子出現智力的曙光同時開始。他堅信,不用說那些一出生就具備非凡天賦的孩子,就是具備一般天賦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就一定能成為天才。他的這種理念一直影響和鼓勵著我,我也和很多家長一樣堅信在自己的手裡也能培養出天才,但是透過我們家亢亢和棠棠現在成長的現實告訴我。亢爸目前育兒成就不及卡爾.威特的千萬分之一。
近幾年隨著網路資訊爆炸式傳播,慢慢天才論在網上幾乎形成了共識,認為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天賦秉異天生註定。平庸的孩子再怎麼努力也難望其項背!我很不認同這種觀點。這個觀點是在為自己的教育不成功找藉口。亢爸其實一直在思考育兒成功的最根本點在哪?為什麼卡爾.威特能成功,我們卻不能。思考的根本原因是一個孩子的成功,最根本來源於家庭父母的修為,這裡並不是指你是大學教授你的修為就高。其實好多育兒專家講的很多觀點都是正確的,說孩子成功要自律,要多養成好習慣,要多鼓勵少批評。說起來簡單,做到這些何其困難!認真執行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說這話的專家,都不一定貫徹的好。所以什麼樣的家庭就出什麼樣的孩子,不出意外很難突破這個模式。一個家庭育兒修為的好壞在於家長從小形成的生活習慣生活理念,對孩子對家庭責任心,自律性執行力,及對孩子的愛等方方面面組成的。育兒的過程就是不斷修煉自己修煉自己家庭的過程。其中自律和執行力是最難也是最關鍵的。人是有惰性的,是追求安逸的。卡爾.威特能成功,在於他是一名牧師。他是有宗教信仰的,有信仰的人是具有很大的內在力量的,他的自律和執行力是普通人達不到的。人類目前為止信仰的力量相對於人類各種慾望的力量是壓倒性的。我有一個同事有點相信鬼神。他是一個比較愛吃肉的人,突然某天他肉不吃了,兩年內一口都不吃。後來一打聽。說是做了個夢,有一個白鬍子老頭告訴他兩年內不要吃肉。我們當時聽到這各種嘲笑他。但回頭看,一個愛吃肉的人,忽然堅持兩年不吃一口肉。這是什麼?這就是一種信仰的力量,先不論這種信仰是好是壞。
教育孩子勤於學習各種好方法好理念是對的,但我們一定要明白。孩子能否成才最根本原因是什麼?不是多好的方法多正確的觀念就一定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而在於一個家庭的育兒修為。一個家庭對於正確方法的貫徹力度,能做到卡爾內特百分之一,清華北大的座位一定有我們家孩子的一個。好多的父母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都在不斷想透過學習各種方法各種先進的教育理念給孩子帶來一個質的飛躍。但是因為成人的固有秉性習慣,家長自己改變不大,家長改變沒發生質變很難帶動孩子發生變化!所以教育孩子任重道遠,我們家長都先慢慢修煉自己吧!家長沒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好,就不要要求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做到百分之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