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說起吐字不清,一位山西的家長感觸良多,家裡6歲兒子,因為說話的問題,春節都沒過好,回老家的時候,給長輩拜年,誰喊得響,就多給紅包,孩子因為聲音小,說話還不清楚,吃了很大虧,還被親屬嘲笑,說給家族人丟臉,父母撫養孩子沒有盡到責任等等。

我們接收了這個6歲的小男孩兒,初見孩子時,看到他有些地包天,總是張著嘴,說話很小心,猶猶豫豫生怕說錯了,可是一開口還是說的不準,把哥哥喊成嘞嘞,看看說成暗暗,問他喜歡吃什麼?他小聲說吃羊皮和呦呦果,爸爸趕緊解釋,他說的是吃涼皮和牛油果。

在安排了評估和檢查後,我們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語言理解方面的測試,以及語音方面的篩查和測評,這個孩子多音素不準,但是理解和表達比較一致,另外在呼吸方面有些問題,導致了某些發音存在不同程度的節奏錯誤和語調錯誤。

每個孩子的語言如果出現異常,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能發現端倪,可是這些細節很容易被父母忽視。除了不同年齡段應該觀察語音問題,還要注意孩子的理解和表達是不是出現不同步的問題。是不是某個錯誤發音始終學不會。在3歲的詞彙高峰期,在語言記憶方面沒有明顯的進步等等。

除了這些還要觀察平時一些異常的行為表現:

比如說話晚,有的孩子3、4歲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經常流口水,說話總是不成句,斷斷續續,音調不準。吃東西時總是卡住,咀嚼能力差等等。

另外還要注意聽力方面的觀察,看看孩子對聲音是否存在聽力下降,對音源失位,對語調辨聽模糊等等。

很多語言障礙不能等到孩子大了,才開始矯正,過了6歲後,很多父母會感覺孩子的語言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至於他們作為孩子最瞭解、最親密的人,也無法進行干預,這種深深的無力感,使得很多父母后悔莫及。

對幼兒來說,語言的最佳觀察期和預防期在2歲,千萬不要以為孩子聽不懂父母說的話,就忽視了與語言障礙相關的預防。

對待語言發育,很多父母的後知後覺值得商榷,語言發育不是看結果,而是看過程,等到孩子過了說話的年齡,仍然不會說話,或者是在說話的時候,他的回答能力以及反應能力比較的差,只能夠說簡單的單詞,卻不會用句子表達,相對於同齡兒童都有很大的差距時,就已經錯失了最佳的預防和觀察階段了。

因此,作為家長,作為幼兒的第一監護人和最近距離的觀察者,父母一定要想在所有人前面,為語言矯正師的康復,提供最有力的支援和幫助。

從孩子的語言發育初期就要具備預防意識,有任何疑難問題,都要諮詢專業的語音病理學專家,聽從他們的指導和建議,才能為孩子的語言發展掃清障礙。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當小朋友到了狗都嫌棄的年齡,還是覺得娃大點總要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