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生活壓力這麼大,很多年輕父母都需要上班賺錢,誰來帶孩子就成了大問題,為此很多家庭都選擇讓婆婆幫忙照顧孩子。
老人帶娃有好處,但也有一些弊端,好處是有經驗疼孩子,可弊端是觀念比較傳統,而且因為育兒理念的差別,很容易引發婆媳矛盾。
婆婆“實力坑娃”的4種表現,佔一條寶媽都難受第一, 傳統育兒觀念的婆婆
有的婆婆比較的強勢,總覺得自己帶孩子要比年輕人好得多,喜歡按照自己傳統的育兒理念照顧孩子,對什麼專家、科學的育兒理念心裡面排斥!
就像鄰居家的奶奶,小時候照顧孩子,總喜歡自己嚼碎了餵給孩子吃,寶媽覺得不衛生,小孩子口腔發育不完全,嚼碎了喂不利於健康,而且不利於孩子練習咀嚼能力,將道理給婆婆講的很清楚。
可婆婆的不滿地回覆道:“我倆孩子都養大了,什麼專家的話,都是騙人的,你有經驗還是我有經驗!”
對此寶媽非常無奈,你給老人講科學,老人給你講經驗,你給老人講道理,老人給你說經驗,沒辦法形成有效的溝通。
除此之外,冬天老人冷了就覺得孩子冷,給穿上很厚很厚的衣服;孩子到了正常穿褲子的階段,老人依舊給孩子穿開襠褲等等,比較固執地堅持自己老一輩的育兒理念,聽不得別人的意見。
第二, 過於寵愛孩子的婆婆
有的婆婆非常寵愛孩子,對孩子成長非常上心,愛護孩子是一件好事,但太過於寵溺孩子,對孩子成長弊大於利。
就拿閨蜜家的孩子來說,平時比較調皮搗蛋,有次孩子奶奶帶著進電梯,小傢伙把所有的樓層按鍵都按了一遍,這種熊孩子的作為,身為家長理應受到約束。
可孩子奶奶不以為然,並且電梯裡其他人委婉提出意見時,依舊著無條件袒護著孩子,以“還是個孩子”為藉口進行反駁。
這種護犢子的行為,看似是關心孩子,實際上很容易養成孩子無法無天、沒有禮貌、沒有規矩、小脾氣差等壞習慣。
第三, 喜歡打牌的婆婆
退休以後很多老人比較無聊,經常喜歡聚在一起打個牌,聊聊天消磨下時間。雖然有時候嘴上婆婆說就隨便玩一玩,可帶著孩子過去打牌,經常將孩子晾在一邊自己玩。
有時候家裡面也沒收拾,飯隨便一弄,就趕緊去打牌,雖然名義上是帶著孩子,可並沒有真正地管教孩子,小孩子也比較調皮,缺乏大人的看管,安全性就不夠了。
再者說,打牌的人魚龍混雜,有的抽菸、有的喝了酒,烏煙瘴氣的場合對孩子的健康很不好,所以說家裡面喜歡打牌的婆婆,寶媽最好還是自己帶。
第四, 重男輕女偏心的婆婆
雖說已經是21世紀,絕大多數家庭覺得生男生女都一樣,可仍舊有一小部分老人,固執仍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在照顧的孩子的時候區別對待,寵愛男孩忽略女孩,這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除此外,有的老人帶兩個孩子,按理說都是心頭肉,都應該一視同仁,可有的老人比較偏心,好吃的好玩的緊著一個孩子,這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和被關注感。
不否認老人對孩子的愛,可有可能的話,孩子儘量還是由父母來帶,一方面陪伴孩子成長,培養親子關係,另一方面避免婆媳矛盾,如果婆婆有以上幾種表現,寶媽心裡或多或少都會不舒服,所以自己帶還是最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