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免不了走親訪友,每位父母都想讓孩子懂禮貌,大大方方地和各位親友問好拜年,甚至很多人都會以此來定義一個孩子的好壞。倘若孩子會說話,不怕生,嘴再甜一點,就一定是聰明過人、懂事聽話的,就一定會招人喜歡。倘若孩子不愛說話,不僅外人不喜歡,連父母都會對孩子生氣,說他不懂禮貌不會說話。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愛說話是他的性格,不愛說話也是,喜歡去外面玩是他的性格,喜歡呆在家裡也是……很多事情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所謂的招人喜歡不過孩子的這種表現是符合了家長某方面的期望和認可而已。
“聽話”的孩子很危險
並不是說家長的期望就是錯的,或者是說對孩子不好的,而是讓孩子只要符合自己的期望即是優秀是錯誤的!說起來可能有點繞,直白點講,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家長覺得逢人會說話討人喜歡,可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有這樣的能力和天賦,沒有廢物的孩子,只有不相信孩子的家長。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教養不去考慮怎麼樣是最適合孩子的,無異於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儘管父母和孩子身上閃耀著堅持的光輝,結局依舊不一定是好的。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至今想起來仍舊讓人記憶深刻,學習異常刻苦的他,成績也還可以。上課的時候,很少有人能夠永遠挺直腰桿坐的端端正正,他能。他很聽話,家裡讓他怎麼樣他便怎麼樣,就連上課舉手也會把手繃得筆直,見到同學老師都會極有禮貌地鞠躬問好,常常引得大家大笑不止。我們不明白他為何如此聽話,就連喜歡女生都會尋求父母老師的幫助。說了這麼多似乎都像是在說他的優點,聽話、有禮貌、愛學習、夠勤奮、沒隱私……可他就是在每次比較重要的考試裡面考得稀爛,高中之後更是越努力,成績越不理想。也許出乎他父母的意料,卻毫不出乎我們這些同齡人的意料,並不是我們有多優秀,只是一個人倘若沒有了自己的思想,便如行屍走肉一般,縱使花費再多精力也是無用之功!
不愛說話的孩子也可以很優秀
其實每次看到那些不愛說話的孩子,我都會想到自己,自己小時候也不怎麼愛說話,特別是過年到了不熟的親戚那裡,父母硬要自己和他們問好的時候。每當自己話少的時候,等親戚走後父母總會教育我一頓,說我見了人之後話太少不好。我不覺得自己有錯,便越來越討厭父母的這套說辭,也越來越討厭家裡來人,更討厭見人之後要和他們說話。直到後來年紀越來越大,雖然自己沒有變成那種特別會說話,口燦蓮花的人,但至少也懂禮貌,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最重要的是,可以自由的做自己。李宗盛曾說過一句話:“這世界總是太喧譁,讓沉默的人顯得有點傻。”他講了自己的故事,在自己學生生涯總是被告知:李宗盛你很差勁,你是不會有出息的,當所有跡象都顯示他將是一個失敗的人時,他選擇沉默。他沒能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於是他低下頭來好好的做自己,最後成為了華語樂壇的教父!但是他說每次回頭想想,仍然覺得那是一段很可怕的經歷。
孩子不愛說話,真的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父母越是在意,越是貶低孩子,反而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沉默寡言。唯有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孩子才能勇敢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不要總是強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活成自己想讓他成為的樣子,而是給他一定的自由讓他自然生長,變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