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教育孩子永遠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嚴厲一點,會遭到孩子的反抗,溫和一些,又有溺愛之嫌,容易讓孩子走上彎路。

在這樣進退兩難的教育情境下,瞭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徵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期(adolescence),身心開始發生巨大變化,沒有準備的家長往往會措手不及。

如果你的孩子正好處於這一時期,並且你有改善親子關係的意願,那麼相信看完本篇文章之後,你能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新的思考。

家庭中,父母如果能夠與青春期的孩子和睦相處,那麼他們一定擁有非凡的智慧以及超人的耐心。

在中國的無數普通家庭當中,絕大部分家庭的教育方式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當孩子處於兒童期,溺愛、放任、專制、命令、辱罵、毆打這些現象普遍存在,而當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父母們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轉變自己的教育方法。

正是因為如此,孩子在迅速發生著變化,而父母卻在原地踏步,這一矛盾就成為了青少年與父母之間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

在發展心理學中,青少年期指的是11、12歲到17、18歲這一段時期,心理學家們又將細劃為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其中,少年期指的便是青春期,這一時期的孩子一般都進入了初中,開始了新階段的學習生涯。

在心理學家們看來,青少年期是一個發展與危機並存的時期,發展指的是他們的生理、心理快速發育,例如生殖系統逐漸發育成熟,身高和體重陡增,智力達到一生中的頂峰等等。

至於危機,則正如家長們所見,他們的情緒極端不穩定,有時候狂暴異常,讓人感到莫名其妙;有時卻又溫順平和,仿若兩個極端,給人以捉摸不定的感覺。

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開始惡化,這是因為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成人感,希望自己能夠與成人平起平坐,獲得與成人一樣的社會資源,但事實並不能如他們所願,因此他們就自然而然地把這一切歸因於最親近的父母身上,認為是父母妨礙了他們的自由。

此外,父母的教育方式沒有隨孩子的變化而變化,也是親子關係惡化的一大原因。不得不說,危機雖然是青少年期的代名詞,但“危”與“機”是並存的,對於父母來說,如何轉危為機便成了他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第二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青少年的身體發展十分迅速,如果你身邊有處於青少年期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們幾乎一年一個樣。

最為明顯的變化是他們的身高,在這一時期,他們的身高迅速增長,有的甚至能夠在一年內增長十公分以上。

如果你的孩子在外讀書,那麼你一定有類似的體驗,哪怕只是一個學期不見,你都會驚訝於他的變化,這便是人生中第二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除了身高,青少年的體重增長也非常明顯,最快的時候甚至達到每年增加十斤左右,父母們應該對此有所瞭解,不可將其歸因於孩子暴飲暴食,這是青少年體重增長的普遍規律。

青少年期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上承兒童期,下繼成年期,因此他們自然和兒童有很大不同,他們的一切變化都是以成人為方向,到青年早期時,他們的所有方面幾乎與成人無異。

對於青少年來說,最為敏感的或許要算第二性徵(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istics)的出現。

第二性徵指的是性發育的外部表現,例如,男生喉結變大,嗓音逐漸由稚嫩變為低沉成熟,身體變得愈發結實,而女生則是乳房變大、骨盆變寬等等。

其中,變聲和體毛讓青少年感到十分頭疼,前者使他們不敢大聲說話,否則以後的聲音會變得非常難聽,而體毛濃密的學生會遭到他人的嘲笑,被認為是“早熟”、“雄性激素過多”。

事實上,青少年的身體發育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有些人發育較早,有的則較晚,有些人甚至直到停止發育,鬍鬚都不會太過得明顯。

然而,這些都是青少年成長的必經之路,如何對待自己的變化,如何對他人的嘲笑作出反應,都只能由他們自己決定。

這個階段,作為父母也應努力開導他們,避免孩子因身體發育而陷入自卑,對心理發展造成不好的後果。

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的情緒向來是時而溫和時而狂暴,但這只是心理特點的其中一個表現。實際上,青少年的心理是呈半成熟半幼稚性的狀態。

所謂半成熟,指的是他們雖然已經擁有一些成年人思考問題的方式,但依舊欠缺考慮,行事容易衝動。

所謂半幼稚,指的便是青少年尚未完全脫離兒童期的童真與稚嫩,他們雖然想要表現出成熟的一面,但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因此往往不能如願。

多數時候,父母們也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孩子發生的變化,覺得他們“長大了”,但同時,他們也能觀察到孩子不懂事、意氣用事的一面,便又評價他們為“小大人”。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青少年的狀態,那麼就一定是“矛盾”,這一時期,他們的一切似乎都被渲染成對立的色彩。

第一,青少年的身體發育與心理發展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同步,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相對於迅速發育的身體來說則顯得落後許多。

換言之,他們的身體已經變得像一個成人,但心理,例如智力、情緒、人格、思維等依舊有幼稚的一面,這種生理與心理之間的不同步,是青少年面臨危機的重要原因。

第二,青少年對於父母的態度有著明顯的矛盾性,他們往往在與父母對抗的同時又依賴父母。很多青少年都不服從父母的管教,對於他們的勸告或批評總是不屑一顧,這是對抗的一面。

但同時他們又沒法完全離開父母,例如很多孩子不會做飯,當父母有事需要出遠門時,他們便只能花錢點外賣,有些孩子甚至害怕晚上一個人待在家,父母的離開會讓他們寢食難安。

由此可見,青少年不是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他們只是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待遇,希望父母能夠尊重並多考慮他們的想法,把他們當作一個有本事、有想法的人,父母如果能夠明白這一點,相信你們之間會少很多誤會。

第三,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會變得羞於表現。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讓別人接觸自己的內心,但同時他們又渴望傾訴、表現自己,這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矛盾。

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他們開始變得注重形象,開始梳頭髮、化妝、噴香水、想要買新衣服和新鞋子,想要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然而,他們在開放的同時又擔心自己把事情搞砸,害怕別人消極地評價自己,因此不得不更加謹慎和小心。

換言之,他們有很多的心事,可能是關於父母的,也可能是關於暗戀物件的,但他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輕易地講出心事,而是會隱藏它們,進而有選擇性地傾訴。

第四,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青少年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在與陌生人和異性交往時會表現得非常不自然,這是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的一種怯懦。

不過,與此同時,他們又有勇敢的一面,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敢於向別人伸出援助之手,亦或是勇敢批判社會黑暗面,雖然有時候行動缺乏考慮,但也不失勇敢和果斷。

第五,青少年期是一個成功與失敗相互交織的時期。有些人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贏得了同學的敬佩和老師的讚賞,而有些人則淪落為問題學生,不僅自身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還會受到來自其他人的鄙夷。

這樣的背景使得青少年出現了新的矛盾,即高傲與自卑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他們因為學習成績上的一點小成就便沾沾自喜,自以為高人一等;另一方面,他們受不了一丁點挫折,學業和感情上受挫會極大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這一對矛盾對於青少年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但卻又普遍存在於他們身上。驕傲使人落後,對失敗太過敏感也可能會一蹶不振,對此,父母應該引導自己的孩子,教會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培養他們成熟健全的人格。

對於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與童年訣別,即將迎來成年人充滿風險與危機的社會生活。他們想要變得成熟起來,因此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要像個成年人一樣,在模仿他們言行的同時,還會對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

然而,這只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他們渴望變得獨立、堅強,但骨子裡的幼稚還沒有完全消散,因此童年期的無憂無慮以及父母對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依然讓他們難以忘懷,這一點或許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總之,青少年期是矛盾的一段時期,這些矛盾導致他們產生許多心理衝突,僅僅依靠青少年自身是無法解決的,還需要父母強大的耐心和不斷的支援。

從這些矛盾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青少年比較喜歡走極端路線,這與他們的思維特點密不可分。

青少年的抽象邏輯思維佔據思維的主導地位,但仍帶有一定的具體形象性,並且處在形式邏輯思維向辯證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

換言之,他們還無法充分地考慮到事物的兩面性,無法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從而容易走向極端。

在中國的很多家庭中,父母都對孩子突然的變化感到不可理解。

有些父母見證了孩子的變化與成長,因此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但還有些父母只在乎孩子的衣食住行,忽略了他們心理的變化。

如果你正好是後者,那麼你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或許會讓你感到刻骨銘心。

想要與青春期的孩子和睦相處,幫助他們轉危為機,只需要記住一句話: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放低自己的姿態,承認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無知,要知道物質照料永遠無法取代精神撫慰。

孩子有很多不足,父母一樣有很多不足,引導青春期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自我提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學會忍耐與尊重,孩子學會體諒與孝順,如果父母能夠將其看作一次學習的機會,就會讓你們受益終生。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心理菌

參考資料:

Sorce JF, Emde RN, Campos JJ, Klinnert MD. Maternal emotional signaling: Its effect on the visual cliff behavior of one-year-ol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5; 21:195– 200.10.1037/0012-1649.21.1.19

2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我可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