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兒子寫的日記,我笑出了豬叫聲。
兒子的日記是這樣寫的:
很久很久以前,我和媽媽一起K歌“數鴨子”,我只唱了幾百多分是B,媽媽唱一千多分是A,我感覺媽媽是歌神,因為她唱歌非常非常好聽,並且也非常的漂亮,因為她是天下第一美人,我特別得愛她。
兒子寫的日記
兒子假裝很生氣,說我是“日記賊”,下次再也不讓我看了。
沒想到自己在兒子心中的形象有這麼完美。
其實孩子愛媽媽更多一些。
無論平時怎麼兇他、罵他、打他,他還是不計前嫌,一如既往地愛媽媽。
在我們家,爺爺奶奶那是相當溺愛孩子。
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緊著他;
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花,也要給他買;
一步加特林玩具機槍被我收拾屋子時,誤以為是壞的,便給扔掉了。孩子哭著跑到爺爺跟前告狀,爺爺轉身在某寶上又買了一把一模一樣的;
吃飯的時候,孩子爺爺總是大聲訓斥:一個個的咋那麼自私呢?沒給孩子盛上飯,自己倒是先吃起來了。”
每次聽到這話,我總是回懟:他自己有手有腳,為啥非得讓大人幫他盛飯呢?他完全有自己盛飯的能力了呀。”
現在已經上二年級的孩子了,爺爺還總是偷偷跑到衛生間給他擦屁股(怕我知道了)。
每每這個時候,我都非常生氣,跟他爺爺說,以後不要再給他擦屁股了,他自己可以擦。爺爺總是說:“才多大點的孩子啊,他自己哪能擦得乾淨啊?”
一旁的老公實在聽不下去了,直接說:“多大是大,趕明他二十歲了,你老得動彈不了了還給他擦屁股嗎?”
他自己明明可以動手的能力,為啥你總是去剝奪呢?小時候不學習獨立,以後有他吃的苦日子。
孩子的爺爺大男子主義思想特別嚴重。
我每次教育兒子要勤快點,多多幹家務,將來你的另一半才不會嫌棄你。
爺爺總是會說“一個男孩子,學幹什麼家務啊?以後娶了媳婦,讓媳婦幹。”
一聽這話,我頓時火冒三丈。就是因為公公這種思想,才教育出了我那不愛幹家務的老公,這些年我是深受其害。
我壓著心裡的火氣,對兒子說:“千萬不要聽你爺爺的,你爺爺完全是大男子主義在作祟,現在男女平等,女人也是半邊天,家務是要共同分擔的。”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會做家務,那麼將來他如何獨立生活呢?
很多調查研究表明,引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許多倍。想要讓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從小培養做家務的習慣是必不可少的!
奶奶總是說,他這麼小,怎麼做得好,有他做的那功夫,還不如大人自己做了。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
鍛鍊和發展孩子的身體素質。
孩子透過做家務既幹了活,還鍛鍊了身體。
增強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越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越要培養他自己動手,自己獨立的習慣。
孩兒他爸,到現在也不會幹家務,總覺得家裡沒活可幹,讓他幫忙擦個窗戶,他說我是沒事給他找事幹,好好的窗戶擦它幹嘛。
生活當中,爸爸的角色也很少參與。
都說父愛如山,那形容得一點也不假。
越是在兒子需要他陪伴的時候,他越是像一座山,任你怎麼千呼萬呼,他都巋然不動。這樣的父愛太“深沉”了。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感恩心
兒子現在也變得開始跟我頂嘴了。
有時候我讓他洗碗,他就說“憑什麼你們的碗讓我一個人洗?要洗,我就洗我一個人的。”
一聽這話,我的小脾氣就上來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自私呢?我們平時洗碗怎麼沒說洗我們自己的碗,不管你啊?”
家務勞動可以讓孩子產生自豪感和責任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加,這種責任心和自豪感會不斷地提升。
增進親子關係,給家庭帶來快樂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做家務,聊聊天,培養培養感情,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又何嘗不是件開心的事情呢?
欣慰的是,兒子還是很懂事的。
兒子小的時候,因為要經常忙於生意,很少有時間帶他,大多時間都是奶奶帶。
現在終於有時間陪伴他了,也要好好擔負起一個當媽媽的責任了。
想想平時心煩的時候,對他生氣,他那無辜的小眼神,就是一陣心疼。
和兒子一起逛商場,看著櫥櫃裡的黃金首飾那麼好看,我一時挪不動步子。
兒子說:“媽媽,你喜歡怎麼不買下來啊?”
我說太貴了。
兒子說:“媽媽,等我以後長大了,我給你買一條金項鍊吧。”
我等著孩子的長大,記著他的承諾,期待他的兌現。
願所有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因為你永遠也不知道你的寶貝有多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