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自律的人未必都會成功,但成功者一定是自律的。

斯坦福大學沃爾特·米歇爾博士在 1966 年到 1970 年進行過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

研究人員找來一群幼兒園小朋友,小朋友可以選擇一樣零食作為獎勵(有時是棉花糖,有時是曲奇餅、巧克力等等),然後讓每個小朋友獨自待在一個房間裡,再跟他們約定:如果15 分鐘之後,這塊棉花糖或者曲奇餅、巧克力還在,就可以再得到一塊作為獎勵。

有些孩子立刻吃掉了零食;有些孩子糾結半天后,忍不住流著口水吃掉了;最後不到三分之一的小朋友,則成功用各種方法擺脫零食的誘惑,堅持到 15 分鐘後研究人員歸來。

這個實驗之後,每隔 10 年,心理學家都要對參與這個棉花糖實驗的孩子做一次回訪和評估。在後續的跟蹤調查中,研究者發現能為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即當年忍住不吃零食的自律者)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如更好的SAT 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社交能力,乃至事業上的表現等等。

這個心理學上的著名實驗說明,自律的人顯然比不自律的人更有成就。

我們在過去十幾年裡,不斷強調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很多家長簡單地把快樂教育等同於放任孩子,這是不對的。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放任只會讓孩子失去自控力,從而變得一事無成。自律與自由快樂從來不是矛盾的。德國哲學家康德說:“自由即自律,自律是最大的自由。”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必要的干預,在孩子沒有形成自律的時候,對他進行“他律”,然後逐漸把這種“他律”內化成“自律”,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90後的新手媽媽,應該是這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