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不禁嘆息,為啥能堅持幹一件事情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呢?

但是《閱讀手冊》卻告訴我們:親子打卡可能根本不是真正的閱讀!

-1-為什麼親子打卡不是閱讀?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真正的閱讀。

《閱讀手冊》告訴我們:

閱讀是透過閱讀材料獲取資訊的過程,閱讀是自主閱讀,是孩子獨立進行、自主掌控的主動閱讀。

看到這裡我好像有點稍微有點懂了。

閱讀既不是親子打卡,也不是朗讀聽書,還不是繪本名著,更不是認字寫作文,因為這些所謂閱讀,都不是孩子獨立進行的,都是在別人,父母、老師或者他人的強迫下、要求下進行的。很多這樣的閱讀不是獲取資訊,而是為了打卡、為了愉悅、為了分數進行的被動閱讀。

《閱讀手冊》還告訴我們:

閱讀被父母們大大低估,大部分父母認為閱讀是為了學校的學習,為了語文成績好,為了寫好作文,而事實上是在用宰牛刀殺雞。閱讀的作用不止於寫好作文、學好語文,更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更高層次,閱讀不只是為了學校的學習,而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能力。

-2-父母其實並不會閱讀!

回顧我的閱讀經歷,我也曾經陷入閱讀的迷茫。

十二年學校讀書、七年大學讀書,我只是學會了為分數、標準答案而閱讀;

工作以後,除了專業書,幾乎就不再閱讀,那時是為了技能、應用而閱讀;

人到中年後,當我再拿起書後,才發現自己幾乎不會閱讀。

不知道讀什麼書,讀幾頁就睡著了,讀過了書就忘,我陷入了無盡的焦慮中。

人到中年後,我才開始慢慢理解什麼閱讀。

我反覆探索,曾經一年讀書100本,曾經參加過30幾個讀書會,曾經每天讀書寫作日更,曾經三天讀一本書講一段書。我慢慢明白,原來過去的自己真地是像《閱讀手冊》中所說,“很多父母沒有上過正式閱讀課程,也沒有閱讀習慣,更不會如何教孩子閱讀”。

而直到讀到《閱讀手冊》,我才眼前一亮。

-3-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孩子的閱讀?

《閱讀手冊》告訴我們:簡單講就是讓孩子“我讀、我想讀、我會讀、我持續讀”。

一我讀,就是孩子自由地讀。

孩子不是父母可以隨意輸入的“閱讀容器”或者隨意閱讀的“閱讀機器”,不需要隨時監控孩子的閱讀狀態和效果。我讀就是讓孩子自己選書、定目標、做計劃、決定怎麼讀,也就是說閱讀不再是父母佈置的“作業”。

二我想讀,就是孩子把閱讀變成興趣和心流。

興趣是激情,和做好做壞無關係,最關鍵的是給孩子帶來快樂。興趣無需堅持,成為興趣的閱讀,孩子不用痛苦堅持,就會自然長期發生,所以閱讀根本不是克服痛苦的打卡。

心流是心理最優體驗,能給孩子帶來深刻愉悅感。當孩子閱讀進入心流狀態時,會忘記時間的存在,好幾個小時沉浸在自己的閱讀世界。父母要珍惜這種心流時刻,儘量不要打擾、打斷孩子。如果能頻繁進入閱讀心流,那麼閱讀就會變成孩子無限期待的事情。

三我會讀,就是孩子能憑藉個人能力進行有效地閱讀。

孩子會讀,就是會自己選擇書,自主掌控讀書程序,自主獲得書中的新知識新內容,能夠掌握讀懂多種文字符號,比如圖表、資料、圖畫等;能夠閱讀多種文體風格,詩歌、歷史、科技、文學等。

四我持續讀,即持續地實現我讀、我想讀、我會讀。

就是把閱讀當成持續一生、充滿魅力的事,在閱讀中孩子不會厭煩,不會出現角色斷裂、意願斷裂、能力斷裂、活動斷裂。

反省自己的前半生不禁汗顏,為了分數、工作閱讀根本不是我讀;沒有體會到閱讀的興趣,自從長大後幾乎沒有進入過閱讀的心流,根本我不想讀;不知讀啥、讀書就忘,枉讀近二十年的書,其實自己根本不會讀書;工作後幾乎不再讀書,一下中斷了二十餘年,當然不是持續讀。

想教會孩子閱讀,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閱讀,搞清楚自主閱讀包含哪幾方面,這樣我們父母才能有的放矢。

閱讀的美在於過程,孩子正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發展了終身學習能力。

所以,不要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一起來讀讀這本《閱讀手冊》吧!

在孩子探索閱讀、體會美好的過程中,我們父母也可一起學習,一起補回閱讀這堂人生的必修課。

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2歲孩子到底有多可怕?3招保命指南,建議家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