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大凡有成就的人,目標感都很強,目標驅動力拉開了人與人的差距。而小孩在不知道什麼是目標之前,靠什麼驅動,如何打造孩子自己的內驅系統呢?

一般驅動一個人的底層動力,大概分為兩種:恐懼和慾望。不同的人,驅動方式也不同,而且傾向性是比較穩定的。

如果你能找出一個人的驅動方式是恐懼,還是慾望。那麼,你在管理、合作等方面就能很好地跟這個人協同。針對小孩,幫助形成慾望為主的驅動,對其一生將產生積極影響。

慾望驅動的孩子,做事積極,包容不同,敢於嘗試,有困難不迴避,迎難而上。

孩子驅動動機是恐懼還是慾望。取決於他對環境和自我能力的判斷。

比如,有些人覺得應該打罵孩子,打了有效。如果深究一下,這是典型的因恐懼而改變行為模式。持續被打罵的孩子,他們從小到大已經習慣了用委屈和世界相處。會將自己偽裝成受害者,把自己和責任分開,也會把自己和成長分開,成為“乖孩子”。

所以,不能簡單的借用規律。要尋找核心因素和關鍵關係。教和學是一體兩面,任何教育沒有互動,都是扯淡。這種互動不是簡單的刺激——反應模式。而是不斷接近人性和規律的科學系統。

一、什麼是系統的教和育?

系統,就是“一組相互連線的要素”。但這裡不想說冠冕堂唐的教育體系。而是教和育及其關係。

這個定義中,有兩個關鍵詞:

1)要素。

2)連線關係。

系統都是由要素 X 連線方式構成。教育要抓住核心要素,建立關鍵連線,形成增強迴路。

教育是一種互動關係。什麼是互動關係理論?就是我們每個人和周邊環境、人產生的一些互動,然後基於這些互動做出的判斷。

教育互動的特殊性在於,家長和老師,就像土壤,孩子就像種子。土壤提供養分和環境,但不能變成助長劑。

基於互動關係理論,這種判斷可以透過應對方式進行調整。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然而,你有沒有發現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教育透過誘發事件,使成長成為可能。

讓孩子自己的判斷,往往處於本能,很少有久經周折,找到正確歸因的大器晚成者。幫助孩子早點正確歸因,是高明的家長和老師朋友們,四兩撥千斤的選擇。

孩子的應對方式,一種是被動消極、一種是自信積極。命運也因此不同

因為這是找到人生核心因素,正確歸因的關鍵鏈條,形成增強迴路的起點。

都知道孩子的成長不像物理產品,有很多要素和變數,而人的認知、精力和作用都是有限的。而孩子的成長,具有無限可能。只有形成正地增強迴路,好的可能才會順理成章地實現。

二、因果鏈,就是你和孩子之間是增強,或者減弱的連線關係。

“增強”的因果鏈,就是:你強,我就強。

導致孩子不當行為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受害者心理,還包括完美主義等侷限性信念。信念來自不斷強化的認知偏差。

因果鏈很簡單,只有增強(+),和減弱(-)兩種情況,沒有第三種。

兩種迴圈

歸因於外還是歸因於自己。是決定認知能力的關鍵。你的歸因邏輯,影響了孩子的歸因方式。你認為環境不好,他也不會認為要靠自己努力。

當然不絕對,但不斷拿起兩個可能有關係的變數,問自己:它們之間,有增強關係嗎,有減弱關係嗎?十分必要。

用因果鏈連線變數,你才知道,為什麼人的行為模式很難改變。為什麼人的行為不可能超越他的認知水平。為什麼環境重要,對環境的認知更重要。

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好環境,讓孩子對環境有正確認知。孩子在沒有目標驅動的情況下,如何儲存存量慾望驅動,弱化恐懼驅動。正確歸因,對生活具有適應時代的掌控力,這在和平年代的競爭與合作非常重要。

三、好的教育是孩子的環境示範,不是替孩子的行動

示教是家長的事,成長是孩子的事。

給足成長空間和正確反饋,以獲得掌控感和價值感,是一切教育的關鍵。也是每個家庭獨特的正反饋教育系統的核心。

這也是電子遊戲能成功控制孩子的關鍵。

根據孩子的發育特點,教育孩子的行為要符合三個原則。

1.符合當下。首先要遠離自動化思考模式,摒棄抱怨、盲從、速效的想法,冷靜地跟孩子一起想辦法。聚焦眼前的事情,不貼標籤,不胡亂歸因,更不能盲目恐嚇。而是認清目標,根據目標尋找可能的路徑,一起選擇最合適的一個。當然,完成任務後適當獎勵反饋,體現自我價值。

2.做自己該做的。世界是互相影響的。這使得我們常常把對方的事,當自己的事。或者把和別人攀比或者別人對自己的期待當成了自己的目標。比如,你是看到你孩子的朋友受歡迎,你就想把孩子塑造成那個樣子,或者孩子犯了錯,旁人認為你應該懲罰他,於是你可能為平息眾怒,對孩子拳腳相加。還有一種情況,代替孩子成長或者拔苗助長,屢見不鮮的家長代替孩子做事,老人代替孩子的父母做事。結果往往是“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教育其實是播下一顆種子之後,讓可能發生的事成為可能。

3.最小可行。正確的認知和行為習慣要靠堅持,才能形成增強迴路。應當把任務拆分成微小的步驟和節點。比如,幼小銜接需要的準備。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思維方式、自理能力。可以透過每天精心準備的小遊戲、談話、繪本等在孩子心裡種下種子,然後靜待花開。

有了方向和方法,做就是了。

不管你做任何事,包括孩子教育,一定要有系統思維,透過系統思維找到事物的運轉規律,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然後找到推動前進的那個增強迴路,去重複性地執行關鍵動作才能做成一件事!

2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奶奶帶的娃和姥姥帶的娃各有不同?區別在這三個地方,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