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經典繪本書評系列-第001號

分享源於互助——《萬聖節的大南瓜》書評

閱讀推廣人 石頭

概述:這是一本西方萬聖節必讀的故事,講述了女巫春天在自家院子裡種下的南瓜籽,到秋天長成圓滾滾的大南瓜,女巫摘不下,於是吸引來了一大群古靈精怪的小夥伴—幽靈、吸血鬼和木乃伊,一一嘗試後,還是沒辦法。最後還是聰明的小蝙蝠想出了好主意,大家一起用力,就像拔蘿蔔,大南瓜離開藤蔓和土地,滾到了女巫的家門口,美味的南瓜派,一起來分享。

從封面看出來,繪者營造出來神秘又有點小恐怖的氛圍,烏雲密佈,女巫拖著長長的衣袍躡手躡腳走到巨大南瓜跟前,就像黑夜裡準備看鬼片的感覺,讓人期待又緊張。但採用卡通誇張的設計,增加趣味的成分,就削弱了恐怖的感覺。

萬聖節又稱西方的“鬼節”。在每年的11月1日,就像聖誕節一樣,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節日最熱鬧的時刻。相傳,這一天世間所有鬼魂都會出現,如吸血鬼、殭屍、女巫、科學怪人、海盜、外星來客等紛紛出動。人們身著盛裝,戴著面具,提著南瓜燈驅趕鬼魂。孩子們到處索要糖果,把陰森恐怖的夜晚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萬聖節的大南瓜》原本是讚美秋天豐收的節日,此時成為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鬼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意以祈平安渡過嚴冬。

這裡魔鬼的造型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印記:

女巫是能與神和鬼溝通、使用巫術、占星術的女性,大多以長著鷹鉤鼻的老太婆形象出現,通用場合下的女巫特徵:黑貓(或黑衣)、掃把、魔法帽……法力無邊。故事中的女巫身穿黑色帶綠長袍,頭戴大尖帽,帽子和長袍都帶有不同圖案,如風箏、月亮、蜥蜴、蝙蝠、黑貓、星座、閃電和宇宙,來佐證她溝通的身份。

人們總是對帶著點神秘和危險氣息的“女巫”充滿好奇,無論是《哈利波特》中的最美小女巫赫敏、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中的緋紅女巫、《薩布麗娜的驚心冒險》中的少女女巫,亦或是《沉睡魔咒》中濃濃暗黑色彩的黑女巫,都深受數百萬人喜愛。女巫已經成為我們日常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這種恐懼和興趣的結合為藝術家創造了肥沃的土壤。

幽靈一個披著白色布,沒有腳,會飄動的,像霧一般上竄下跳在人間遊蕩的孤魂,這個幽靈來自於墓地嗎?所謂的幽靈,是死者的靈魂,以其生前的樣貌再度現身於世間。

吸血鬼起源於巴爾幹半島和東歐斯拉夫人的民間傳說,吸血鬼指從墳墓中爬起來吸食人血的亡者屍體。其外貌特徵:一身黑色長袍,面板慘白,嘴唇鮮紅,眼睛呈紫色(往往被認為是吸過了血),左眼往往是睜開的,頭髮和指甲會繼續生長,有用來吸血的尖銳虎牙,穿著西服,白色襯衫,打著領結,外披黑色長袍,是鬼怪中的貴族。

木乃伊渾身綁滿繃帶,像殭屍,傳說是從古埃及的墓碑中來。化妝好了是木乃伊,扮演不好就是重病號。

我們再看摘“大南瓜”的過程:

女巫為了趕在萬聖節幾個小時前吃上南瓜派,去摘大南瓜,此時的大南瓜,圓圓滾滾藤上掛,大過女巫的身高,兩個女巫圍不起來。不管女巫抱著大南瓜,怎樣拉啊、拽啊、扯啊,大南瓜都紋絲不動。於是,女巫說了一句“見鬼”。

滑稽的是,當“見鬼”兩字一出口,就真來了一個新鬼。本就是鬼,卻聲稱是“見鬼!讓自己置身於魔鬼之外。先有幽靈,後有吸血鬼,再有木乃伊。但每一個新鬼的加入都是帶著滿滿的自信而來,他們固定不變地說的一句話:“我塊頭比你大,力氣比你大,讓我來試試。”可是,輪到他們自己,發現再怎麼用力都毫無進展。

女巫和幽靈站在地上抱住大南瓜,而吸血鬼和木乃伊都是站在南瓜上,都是拉拽扯,都是白費力。同樣的結果,重複的說辭“見鬼!”

“為什麼巫婆和這些鬼神總說見鬼呢?”因為是鬼節的原因吧!

同樣的口吻,同樣的自大,同樣的不屑。而根本目的都是想吃到南瓜派。

小讀者看到每一個跨頁的重複句式,“鬼來了——摘南瓜——失敗了”,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認知。

顯然之前的鬼不是在吹牛,當失敗的前者不情願地讓到一邊看著吹牛的新鬼繼續表演“吹牛——嘗試——破滅”的套路時,被重複的情節就會在後續閱讀中被放大,戲劇性的效果就像吹氣球一樣越來越大。

如果故事沒有翻轉,這個氣球會吹爆,孩子會大大失望的。

當個子小小的蝙蝠出現時,它既看不出強大,也不會吹牛,只是謙虛的說:“也許我的塊頭不大,力氣也不大。”“可我有個好辦法。”這和之前的三個大不相同,一反常態的謙虛。

“哼!”女巫、幽靈、吸血鬼和木乃伊相同的一句話。是嘲笑,更是瞧不起。

幽靈、木乃伊、吸血鬼,挨個使勁拉呀拉,可是誰也摘不下。小小蝙蝠來幫忙,他有什麼好辦法?

蝙蝠想出了一個讓大家齊心協力首尾相連“拔蘿蔔”的好方法,它讓女巫抱住大南瓜,而不是藤蔓,其他都是首尾相連,小蝙蝠在最後,一起用力。

美國版的“拔蘿蔔”,大南瓜脫開藤蔓,飛向空中,這隊鬼怪卻翻轉在地,只有蝙蝠有預料地飛到空中。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此時故事也達到了高潮,也是一個圓滿的大結局。

南瓜、女巫、幽靈、吸血鬼、木乃伊,所有萬聖節的元素都齊了,但沒有出現恐怖的場面。與民間故事《拔蘿蔔》差不多的情節,讓小讀者萌發了歡樂的因素,而出現的魔鬼也並不可怕。

讓小讀者頓時明白了一個道理:團結起來力量大。從這個熱鬧的故事中,孩子還能學到:樂於助人,分享才會更加快樂。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格:學會團結協作、懂得聽取別人的意見、學會享受分享的快樂。

細節之處:女巫的座椅扶手為兩隻彎曲的手,抽屜的拉手是蝙蝠的造型,蜘蛛網沾滿每一個角落,意在表明夜的黑與吹不散的陰魂;白色欄杆一角的骷髏;茶杯冒出的水汽和蠟燭燃燒的煙氣,都呈現盤旋向上,裊裊炊煙的感覺,與其滿頭捲曲的黃髮形成呼應,也是一種幽靈般的恐怖氣氛。

重複的情節和語言特徵:縱觀作者鮮活生動的文字,如詩歌一般韻律感十足,語言幽默,不斷重複,使得這個故事非常適合閱讀和大聲朗讀。既富有戲劇性,又不失喜劇感。與色彩鮮明的圖畫在書中巧妙地融為一體。

環境與暗淡的色彩:

一團黑雲總是如魔鬼般從天空一直伸向大地,如影相隨般地出現在魔鬼們摘南瓜的現場,不時變換著形狀和明暗,籠罩著不詳的氛圍。

背後是墓地,魔鬼出沒的地方。空曠的夜空,犀利的疾風,給人以恐怖的感覺。

非滿頁畫面都採用遊絲繚繞、夢幻金絲紋理背景來詮釋魔幻的空間,只是色調略有差異。

滿地的蒲公英,花絮搖曳在空中。蒲公英的每一粒種子都是跟隨著風來播撒的,所以蒲公英的寓意就是隨遇而安。

大南瓜瓜熟蒂落,但從大南瓜的體量和藤蔓的茂密彎曲看,預示著這是一場難以較力的局面。

一個噴壺、一把鐵鍬、一袋南瓜種子和一個大南瓜,是誇張與寫實的結合,詮釋虛實空間的轉化。

點睛之筆:鮮豔的橘黃色大南瓜,在漆黑的夜色映襯下,顯示出濃濃的萬聖節氣氛,營造出了幽默感,並賦予人物和情節活潑的感覺。

此時此刻的鬼怪們除了酷的一面,竟然還都非常可愛呢。看到幽靈,女巫,吸血鬼的這些形象孩子興奮極了,而且不用擔心,這則精彩絕倫的寓言故事包含了豐富的萬聖節元素,有趣,但不恐怖。另外,故事中色彩豐富的圖畫營造出了滑稽的幽默感,並賦予人物和情節活潑的感覺。

首尾呼應:故事結束,女巫又到家門口種上南瓜籽,期待下一年的南瓜派對。讓小讀者們有一點期待和遐想,每人都是故事的續集改編者。

作者的初衷:作者埃麗卡·西爾弗曼是東歐移民的後代。很小的時候,她就聽長輩講過家鄉的民間故事《拔蘿蔔》。多年以後,已經成為童書作家的她以萬聖節為背景,重新演繹了這個故事。與原版相比,新版的故事更加幽默,也更富有童話色彩。知名童書插畫家S.D.辛德勒的生動繪畫,更是為這個故事錦上添花,使《萬聖節的大南瓜》成為了萬聖節的必備讀物。

故事演繹:《萬聖節的大南瓜》的故事情節非常適合孩子們記憶和複述,這對於他們理解事物發展的先後順序和起承轉合是個非常好的練習。

還有一首萬聖節的民謠,和小讀者一起朗朗閱讀吧!

萬聖節,就要到,

女巫種出大南瓜,

圓圓滾滾藤上掛。

幽靈、木乃伊、吸血鬼,

挨個使勁拉呀拉,

可是誰也摘不下。

小小蝙蝠來幫忙,

他有什麼好辦法?

你拽我,我拽他,

團結合作拔“蘿蔔”

大南瓜飛到家,

南瓜餅分享啦。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懷孕失眠,對家庭對胎兒都不利,孕媽牢記“二不三少四勤”來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