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曾經有一位家長問我,她的孩子只有七八歲,但是天天關心死亡話題,比如問她怎麼才能長生不老,如果爸媽死了他怎麼辦?等等,兒子表現出的對死亡的恐懼,讓這位家長很頭疼。她不知道如何與孩子交流死亡話題,只會空洞的勸孩子“別亂想”,可是很顯然她的勸阻並未起到作用。孩子還是對於死亡話題還是既關心,又恐懼。

其實從這個家長的反應,也可以從側面看出家長自己對於死亡話題的焦慮,從某種意義上說,死亡話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終極話題,但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當中,大部分人卻對此都很迴避。但越被禁忌的話題,反而越引發關注,所以死亡話題,就成為懸在每一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可以想象,如果家長尚且如此,自然就更不知道如何教給孩子面對死亡了,但我們每個人都都無法迴避這個終極話題,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能夠有幸能夠在他的童年時代,就得到良好的關於死亡話題的教育,那麼對於他將來人生的思考和成長,都會大有裨益。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與之交流這個話題的方法,就是用兒童能夠理解和聽懂的語言去跟ta交流,自然,童書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學習使用“兒童能聽懂和理解”的語言與兒童交流——這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故事生動有趣,同時又容易理解,一般來說,給孩子講完故事,總會引起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在和孩子的探討過程中,既是美好的親子時間,又是和孩子加深交流、增強孩子對故事理解的過程。

關於死亡教育的話題,我為大家推薦一本來自瑞典的童書《媽媽的星石島》。瑞典BTJ雜誌是這樣評價這本書的:《媽媽的星石島》,講述了失去親人的痛苦和寧願犧牲自己去拯救親人的無私,很多失去親人的讀者都能夠蒂格里斯和他爸爸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蒂格里斯不願意接受失去親人的現實,爸爸則沉浸在痛苦中無法自拔,作者用動人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想象的世界。

故事中,蒂格里斯的媽媽和雙胞胎弟弟,在她一歲的時候死於一場車禍,從那以後,她的爸爸便一蹶不振。蒂格里斯就這樣長到了11歲。她不願意與外界交往,很害怕別人同情自己,關心自己的家庭,她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成為了一個不會流淚的孩子。

在她11歲時,她和爸爸搬家了,機緣巧合,她發現家裡有一個神奇的木箱,透過這個木箱,她來到了媽媽和弟弟生活的平行世界——星石島。在那裡,蒂格里斯遇到了她從未謀面的弟弟,還得知了她的媽媽被困在了島上的石化森林中。蒂格里斯一次一次地乘木箱來到星石島,企圖戰勝石化森林當中的惡魔“暗影”,救出媽媽。

在救出媽媽的過程當中,蒂格里斯領悟到了解救媽媽的密語:群星引路,黑暗散退,只要說出內心話。事實上,這句密語也正是全書的主旨,在故事中,蒂格里斯最終勇敢的說出了內心的話語,用歌聲擊退了暗影,救出媽媽,和媽媽在星石島相聚。在現實生活中。蒂格里斯也終於走出了自己的世界,和新鄰居尼克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她不再害怕別人問及自己的家庭情況,成為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而她爸爸也終於從過去的傷痛當中走出來,成為了活在當下的,負責任的父親。

這個故事的結構並不複雜,但是作者的筆觸十分細膩,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翻譯也十分貼切,整個閱讀過程,我們會情不自禁的跟隨著蒂格里斯的心情上下起伏。

在給文章最初的那位家長解惑的過程當中,我跟他提到了法國心理學家比昂關於容器的心理學概念。法國心理學家比昂用"容器"來形容父母對子女的作用。原始的"被容物"是一個人的自我所不能接受的東西,比昂稱之為"β元素",一個人會將自己的β元素投射出去,經由另一個人作為容器,進行容納、消化和吸收,再以安全的、可接受的方式置換出去,變成"α元素"。在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中間,父母就充當了容器的作用,父母將孩子不能接受的情緒接受,轉換,再交給孩子,讓孩子學會和這個原本ta恐懼(或其他不能忍受的感受)的東西和平相處。所以,在關於類似死亡這種話題的時候,父母的態度尤其重要。在父母容器功能的幫助下,透過接收、轉換、交付孩子情緒的過程,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完成人生的成長。

面對死亡話題,如果父母能夠勇敢的正視它,以真誠而深刻的態度面對它,那麼家長就有能力充當孩子的容器,幫助孩子化解關於死亡話題的種種負面情緒和好奇心。

在這個童話故事當中,蒂格里斯之所以在最初以一個不會哭泣、外表堅強,甚至有些堅硬的形象出現,與她的爸爸不無關係,正是因為她的爸爸在遭遇愛妻和愛子死亡的挫折之後,退行成為了一個沒有力量的孩子,所以幼小的蒂格里斯被迫堅強,反而成為了保護爸爸的容器——當然可想而知,這超出了一個孩子應有的能力,所以她這個容器,也是充滿裂紋的“偽堅強”。這一切直到蒂格里斯來到星石島後,才發生了變化。

蒂格里斯的媽媽告訴她,一切情緒我們都可以真誠面對,不管我們哭還是笑,都無損自己和親人的關係。我們也不會因為哭泣,就變得軟弱。這同時,也是蒂格里斯自己的領悟,所以,在故事的最後,蒂格里斯終於悟到了那句解救媽媽的歌詞當中,最關鍵的一句:說出內心的語言。

童話故事就是這樣,細膩而準確,不需要乾巴巴的道理和教訓,就可以讓我們輕鬆的獲得人生的真諦。所以,這種形式非常容易讓孩子接受,也最令孩子著迷。

在給孩子講完故事之後,父母還可以和孩子隨意的聊聊天,一起探討故事中的人物,最終完成對孩子死亡教育的啟蒙課。讓孩子知道,死亡並不可怕,我們的愛,不會因為死亡而斷裂,我們的親人,也仍然活在另一個世界微笑的祝福著我們。最最重要的是,無論到了何時,我們都要勇敢面對,勇敢說出內心的語言。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小說:真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