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這份聊天記錄裡,在面對女兒哭鬧情緒的小小細節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最深最重最高質量的愛。

回想起自己面對孩子哭鬧不止時的場景,很多時候我總會輕易地被激怒,並採取大聲吼叫的方式,潛意識裡覺得似乎唯有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停止哭鬧。如此做法,哭鬧是停止了,但只是暫時而已。沒過多久,同樣的情況依舊會重新上演,並且愈演愈烈,結果就是陷入一個惡性迴圈裡,孩子越來越煩人,我越來越累。

對此深有體會的我,一直都在找尋能夠解決和改變之法,這次看到永澄老師分享他對自己女兒的教練式育兒應用,猶如一場及時雨,狠狠沖刷了我以往許多的教育思想與教育行為。

面對孩子哭泣、鬧情緒時,父母如何才能做到不講理、不強制,不吼叫?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找到了答案,也習得了方法,主要有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是沒有自控力的,他也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當情緒來臨時,孩子除了哭泣或動手打人,往往找不到更好的表達方式了。這時的父母如果不能接納孩子的情緒,光顧著跟孩子講道理,強制孩子不要哭,甚至大聲呵斥孩子,孩子只會愈加哭得厲害。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接納,孩子的情緒總是會自然流淌的,我們要允許它的發生。我們可以將孩子的每次哭鬧都當作情緒處理訓練的極佳訓練,教會孩子正確的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情緒

第二步,詢問和聆聽孩子。

當父母接納孩子的情緒後,孩子的哭聲會由強變弱,或者不再哭鬧,這便是詢問孩子的最佳時機了。詢問孩子哭鬧的原因,如果孩子說不出來,父母可以大致地去猜測(父母總是瞭解孩子的),用提問的方式問明緣由,並耐心地聽孩子回答。

透過詢問和聆聽孩子,父母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

第三步,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探究孩子內心的真實情緒,父母可以透過還原事情結果來促成。比如,永澄老師在探究自己女兒的內心情緒時是這樣做的:

我還原的結果是:

1. doubling 先醒了,但是我們還沒有睡醒

2. 她想要去炸香蕉,但是我們都沒有響應,她也沒有直接表達需求

3. 她想要表達需求,可是,她不知道要怎麼表達

4. 她明明知道用腳踢人不對(因為我之前已經跟她交流過),但是,她沒有辦法,只能用這個辦法

所以,總的來說,就是一種:我想要去說我的情緒感受,但是因為什麼阻礙擋住了我,我只能用我明知道錯誤的方式去做,我也覺得自己很委屈啊~

多麼細膩的還原,多麼深入的理解,縱使孩子有再大的情緒,也早被爸爸的理解化為無形了。

理解萬歲呀!

第四步,找到孩子需求,為孩子寫入新信念。

找到孩子哭鬧背後的需求,為孩子寫入新的信念。

《內在動機》一書裡說,每個人都有著對自主、聯結和勝任的基本心理需求。

孩子哭鬧多是遇到了他解決不了的問題。在永澄老師看來,女兒的哭鬧是因為她想媽媽陪她一起炸香蕉,可她不敢說出來(不能勝任),於是便使用了踢人的方式來達到她的目的,滿足她的需求。在這需求的背後,孩子缺乏的是一份耐心,一種敢想敢要的勇氣與自信。

經過這麼一番探索,耐心和敢想敢要便是需要寫入孩子的新信念。相信自己,勇敢地做自己。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

用什麼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性情暴躁,孩子也八九不離十;父母愛學習、愛思考、自律,積極向上,孩子自然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父母的認知、思維和行為,父母在孩子成長路上所做的努力,以及奮力地託舉,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一生的發展。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家長筆記(2) 孩子人生的輸贏由父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