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閉門不出,急死了!”家長焦急萬分。

“孩子閉門不出,咋辦呢?”家長無計可施。

如果您孩子也不怎麼愛說話,要注意了!看是不是夫妻關係問題中招了。

近來諸多求助案例中,最讓家長崩潰的是孩子“閉門不出”。這些孩子不僅拒絕去學校,在家也不與人交流。他們緊閉房門,拒絕溝通,甚至連吃飯都不出來。“狠心的兒女多,心狠的爹孃少”,爸媽無論心裡多焦急,也依舊做好可口的飯菜,然後躲出去,等孩子“偷吃”完後再回家。爸媽多是咬著牙根兒,流著眼淚兒,邊洗盤子邊嘆氣。

案例1:李某,女,高三。李某在高一和高二,是個乖乖女,學習認真。可剛進高三沒幾天,李某就找各種藉口不去學校,先說班裡太亂,老師講課有問題,不如在家自學效率高;被勸說回校沒幾天又回家了,她說班主任看她不順眼;後來,她又說在教室裡頭疼難受;最後乾脆故意違紀,被學校批評處理後,索性不去學校了。

家長為讓李某去上學,算是各種辦法都用了,後來請親朋好友、老師、同學輪番勸說,最終李某要麼離家出走,要麼緊閉房門,拒絕任何交流了。

案例2:孫某,男,初三。孫某一直品學兼優,他不僅學習好,還當班長,是班主任老師的得力助手。但是,由於爸媽感情不和,離婚大戰開始後,孫某整個人都變了,成績下滑,多次違紀,班長也被撤了。他開始迷戀手機,結交不良朋友,吸菸喝酒。面對爸媽的教育,他公開作對,有次還和爸爸動了手。後來,孫某直接不去學校,把自己反鎖在臥室不出來。有一次,爸爸硬闖開了門,想強制他去上學,結果孫某一下子竄到陽臺上,拉開了窗戶,探出半個身子,要跳樓自殺。媽媽哭著下跪求他下來,爸爸也嚇傻了眼,不斷認錯道歉下保證。從此之後,孫某臥室的門,爸媽不敢再碰一下了。

兩個多月來,因孩子“閉門不出”,家長向我求助的案例有七個。這些學生,因毫無求助的動機,甚至拒絕任何形式的幫助,所以救助的成功率很低。

縱覽往年的案例,這類情況不是偶然,每年都有一批,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一、成績絕望型

高三、初三的畢業班,每年都有學生因為對成績不佳,對升學絕望,心理負擔過重,最終把自己關在了臥室,“閉門不出”。

這些學生,無論初中還是高中,他們一般在起始年級時成績不錯,甚至是班級的佼佼者,但是,他們多在二年級時因各種原因致使成績下滑,雖多次努力,但未見成效。

暑假後,高三、初三畢業班的複習容量增加,考試競爭激烈,學習節奏加快,這一切,簡直是“雪上加霜”。於是,這些學生承受不住了,他們開始上課走神,複習低效,連基本的作業都難以完成。這種情況下,他們所有的測驗,無論大小難易,都會考得一塌糊塗。面對挫折,他們早則九月中旬、十月初,遲則十一月、十二月份,甚至寒假過後開學不久,有的學生就會找各種藉口,不去學校了。所謂的“藉口”無非就是“老師不行”、“班級不行”,“爸爸不行”、“媽媽不行”,跟“碰瓷”一樣,碰上誰算誰,遇上啥事都成。實在“碰”不上,就“頭疼”、“腰疼”、“肚子疼”、各種“渾身難受”,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到醫院啥都查不出來。但是,醫生一為吃飯二怕被投訴,肯定能幫孩子找出一點點病因來,然後開一大堆營養大腦、健腦補神、鎮靜利眠的藥物,會讓孩子“注意休息”,“不要壓力過大”等。

還有更高明更厲害的孩子,他們在網上把抑鬱症的症狀搜出來記住,聲稱自己抑鬱了。主動要求去看心理醫生,一個測試問卷下來,標準的“中度抑鬱”,這傢伙,家長都嚇個半死,哪裡還敢再刺激孩子啊,躺在家裡靜養吧。

反思:孩子的問題哪裡來?

學生:這類學生大多很要強,內心敏感,學習很刻苦,而且自覺自律,是老師眼中的“乖孩子”。但是,這些學生比較固執,他們不善於跟老師求教,極少跟同學合作一起戰勝困難。所以,一旦有了困惑時,他們更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自己解決一切問題。

由於此類學生平時學習認真,遵守紀律,極少和同學發生矛盾衝突,所以,很難引起老師的注意,就是成績下滑,老師單獨幫扶時,學生多是表面接受,其實內心常常刻意迴避,不能真正認識和改變存在的各種問題。

這類學生一般是“追星族”,而且是狂熱地追,傾家蕩產地追,賣血打卡地追。他們也有夢想,但過於虛無縹緲,嚴重脫離實際。他們的性格倔強,認識偏激,屬於“八頭牛”也拉不回來的那種。

家庭:因為成績壓力過大,最終“閉門不出”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成績看得高於一切。家長多年來為提高孩子的成績,已做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和付出,他們常把孩子的成績與人生價值、家庭幸福高度結合,甚至把自己早年破碎的人生夢想,透過孩子的高分來重新實現。

這些孩子,從小被父母嚴格管控,報班、輔導等所有的額外學習活動,都是父母一廂情願地安排,甚至逼迫孩子去。孩子的成績一旦波動下滑,家長會如臨深淵,輕則千叮嚀萬囑咐,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重則破口大罵,家法伺候,而後苦情譴責,告訴孩子父母如何不容易,為其學習如何嘔心瀝血、含辛茹苦等等,從道德的高度,讓孩子不斷自責悔恨。

同時,家長對學校與教師也格外挑剔,某學校好,某老師水平差。他們常把孩子的成績問題,歸咎於學校和老師,常對學校的制度、班級的管理、教師的教學妄加評議,指手畫腳,動輒要求學校更換某任課教師等。

這類家長,常把教師的教學和孩子的學習理想化。他們思考問題感性化,分析問題情緒化。他們常情緒不穩,言語隨便,極少考慮孩子的感受,憑著自己的想象和偏激的想法做事,且一意孤行,非常固執。

教師:如果沒有一雙“火眼金睛”,教師很難發現這類學生的問題。這類學生,除了開始成績不斷下滑,狀態不佳,其它一切表現都符合“好學生”的標準,他們學習認真,遵守紀律,團結同學,從不惹是生非,橫看豎看都是“好孩子”。

如沒有極其豐富的經驗,老師很容易被這類學生的外在表現“矇蔽”,根本看不出他們有任何問題。

二、家庭破裂型

婚姻是父母雙方的自由,但家卻是孩子的唯一。家庭的穩定,才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面對“天要下雨”,人類除了躲避,的確無能為力。“爹孃要離婚”,孩子唯一能鬥爭的,就是透過本能的作踐自己,毀掉學業,引起父母的關注,挽救家的存在,要求基本的安全感。

反思:孩子挽救自己的家,可有錯?

家庭:一心求離的夫妻,根本不會顧及孩子的感受,更有甚者,他們當著孩子的面文鬥武打,相互辱罵,大打出手。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

那好,面對狂斗的父母,孩子開始變得任性起來,你們的婚姻你們做主,那我的學習我做主,不上了,我的臥室我做主。門,不開了。

呵呵!只要孩子成心跟父母,就是再牛掰的父母也治不了孩子。

老閆曾有名言:“自從孩子出生後,做父母的何曾戰勝過孩子?孩子不會睜眼不會說話時,就用哭聲指揮著父母團團轉,用感冒拉肚,讓父母著急上火,徹夜難眠。除非孩子大了懂事了,故意讓著你,否則父母不可能贏得了孩子。”

婚姻自由固然是美好的,然而孩子的失敗,可能讓父母抱憾終生,甚至是死不瞑目的。

學生: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模式,來分析和處理問題,孩子也一樣。

中學階段,時值孩子青春期,他們快速發育的身體與心理稚嫩相矛盾,獨立意識增強與能力薄弱相矛盾,個性獨立與家庭依賴相矛盾,這些特點使學生對於家長的態度表現出叛逆和依賴的兩面性,即表面上啥都想擺脫父母,又啥都離不開父母,他們對父母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尤其是精神和心理層面的。

家庭的解體,會讓孩子有萬念俱灰之感。他們特別在乎同學對自己和家庭的評價。家庭的解體,讓學生無顏面對同學和老師,只好把自己封閉在家裡。

教師:老師對家長的婚姻真的無權干預,問題的根兒在家長身上,就算老師能“口吐蓮花”,也不能給孩子說出一個完整的家來,所以,面對這樣的家長,老師多是“有心無力”。

三、失戀型

中學生早戀的最大危害,不是早戀,而是失戀。早戀時,在家長與老師的拼命反對聲中,早戀有時更美好。但失戀時,無論家長與老師如何安慰,孩子的人生都是一團糟。失戀的學生,連死的心都有,你跟他們談考學的重要性,豈不可笑!

反思:失戀可“致命”,可“重生”。

學生:中學生心智不夠成熟,感情易衝動,一旦陷入情網,愛情就是一切,一切為了愛情,在愛情面前,別說考學,就是生命都微不足道。每年因失戀,自殺的青少年很多。

學生失戀後,第一反應就是“閉門不出”,他們躲在幽暗的房間裡,舔舐愛情的創傷,思考人生的意義。

家長:早戀的本質,就是對“愛”的期盼。拋開孩子自身生理等多重層面的因素,我們來探討學生早戀的家庭原因,家長在教育引導中缺失了什麼。

家長對最關注孩子的什麼?成績。成績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要求。

家長跟孩子交流的方式如何?強勢。必須聽老子的,我是你媽,我是你爸。你吃老子的喝老子的,必須聽老子的。

家長知道孩子最需要什麼嗎?愛和尊重。孩子要家長把他們當大人看,要跟他們好好說話,好好交流,要少談成績,少拿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相比,要經常跟他們說“孩子,我愛你。”

教師:對於“早戀”這事的處理,教師的確需要高超的藝術,學校有紀律“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學生有感情“真情難斷,生死連理”。既不能一味法律制裁,也不能讓其逍遙法外,分寸的拿捏,的確要三思而行。

老師的初心都是為了學生好,但處置不當,也許最終變成為一團糟。

總之,學生“閉門不出”的原因來自多個方面,有學業、家庭、感情等多方面的因素,也有學生自身認知、心理、能力的偏差和不足。但無論如何,學生的發展,孩子的成長是家校合力的結果,是學生內因教育外因的綜合產物。如果家長與老師,明察秋毫,科學的教育引導,防患於未然,育人以根本,孩子或可少走彎路,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8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二胎後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