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繼續為你帶來《父母:挑戰》一書的共讀。
兒童生活中的各種外部情形都會造成特定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對孩子的將來產生深遠且有害的影響,而後續的一系列困境皆發端於此。在這種情況下,隱性的衝突還會突然顯現,令人措手不及。
為人父母,你如果能以恰當的態度與方式對待孩子並遵守基本的行為準則,那麼在每一個新情形出來後,你都能夠很容易地決定做或者不做什麼。
當然,你若能掌握更多關於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發展需要,將對你有很多幫助。
接下來,你將讀到兒童在特定情形下可能會產生的心理問題,以及對應的訓練方法。
01.產前心態調整你在期待孩子降生的同時,也面臨著第一項教育任務,調整好你自己(和伴侶)的心態。
因為,這一階段,你很容易便會出於對育兒過度擔心,或是過度自信,產生各種各樣的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心理,如,恐懼、擔憂、害怕,等等。
為了減少這些不良心理對孩子的影響,你應當充分利用孕期來學習育兒知識,即透過書籍或課程來學習嬰兒護理與兒童心理學,來幫助自己建立起信心與勇氣,坦然面對孩子的到來。
與此同時,你還要警惕因為過多的資訊和建議,而變得氣餒或是焦慮。因為,你才是孩子的監護人,與最終決策者。
02.產後情緒調整誠然,不少女性都可能會因為身體與激素的變化,出現產後抑鬱。
但是,這些都並不是不能夠戰勝的。在產前積極學習相關知識,並尋求來自家人的幫助,都能夠更好地幫助新手媽媽度過這一關。
而對於嬰兒來說,他們與周圍人初次接觸的經歷至關重要,一旦從養育人那裡得到的錯誤的反饋,都會讓往後的育兒工作,變得困難重重。
因此,孩子剛出生的頭幾個月裡,反覆強調父母要小心翼翼地維持情緒的平衡,心平氣和麵對孩子,這都不為過。
因為,如果孩子從生命的一開始便體驗到無助所帶來的有利後果,那麼便難以發展出充足的勇氣與自立。而來自父母的憐憫、焦慮、恐懼與抱怨,不僅僅會妨礙到孩子自身的發展,還會干擾到孩子與他人的關係。
03.母乳餵養在吮吸母乳時,嬰兒便開啟了第一次與他人合作的冒險之旅。一旦他對此習以為常,遵守規則就會漸漸地成為一種愉快的體驗,貫穿於孩子的整個生命中。
因此,身為孩子的父母,從餵養一開始,你們便該與兒科醫生一起,建立起一套適合孩子身體需要的餵養時間表,而不是按照孩子的需要,無限制地為孩子提供食物。
通常來說,嚴格遵守餵奶時間表,會給孩子帶來這兩個優點:
一個是讓嬰兒能夠置身於作為社會生活的主要秩序與規律中,從遵守規則中獲益;二一個幫助孩子儘早建立起規律的生物鐘,讓孩子發育得更健康。
最後,千萬不要低估一個孩子攝取食物的能力,只要父母不干涉孩子的胃口,孩子就能夠照顧好自己;即使他這次吃少了,下次也會補回來。
04.斷奶在兒童訓練中,斷奶是一大難題。
如果斷奶的時間到了,你同樣應該照計劃執行,不要因為孩子拒絕一個舒服的習慣而動搖。
你的努力有簡單而純粹的被動性:絕不讓步。堅定地面對嬰兒的飢餓,控制好自己的擔憂、焦慮與同情心,不借助任何強制性手段或是壓力。
這樣一來,孩子便會照著你說的去辦。
05.早期肌肉活動孩子天生就有讓自己站起來的慾望。當孩子足夠強壯時,他們就會自己主動地坐起來,然後靠自己站起來,邁出第一步。
所以,不要試圖推動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更不要流露出自己的焦慮。給予孩子過多的幫助只會妨礙他學步,並阻礙其自立的發展。
最後,孩子還必須學習摔倒。
如果你在孩子跌倒後,便隨即安慰孩子或是抱起他,那麼你鼓勵的就是哭泣與自憐。然後,孩子就會更容易,而且是更經常地哭泣,並試圖透過這種方法來快速獲得你對其傷痛的補償。
06.如廁訓練孩子一歲半的時候,我們便可以視他的發展情況來訓練他保持乾淨了。如果孩子能夠長達兩小時保持尿布乾燥,就表明時機已到。
這時,你便可以每隔一段固定時間,就讓孩子上一次廁所,讓孩子get到如廁的好處。
上述過程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孩子主動要求或自己去上廁所。
如果他在學會如廁後尿了褲子,你就該重新執行原來的慣例,這時他忽視自身義務的自然後果。
具體來說,便是再次把孩子放在馬桶上,然後在第二天給他自己如廁的機會。孩子若還是繼續尿褲子,那麼便要減少間隔時間,直至孩子養成習慣。
千萬不要說你沒時間執行這樣的慣例。
在該訓練如廁的時候,依舊給你的孩子穿上紙尿褲,固然是一件省時省力的事情,卻會在未來給你造成更多的麻煩。
07.最初的獨立父母的焦慮與縱容是早期訓練的陷阱。
驕縱嬰兒是你的本能傾向,從一開始就要特別小心,避免成為這樣傾向的受害者。你的孩子會敏感地覺察到你的擔憂,並利用你的擔憂,來讓你圍著他團團轉。
因此,在孩子生命的頭幾年,你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去學會辨別孩子不同形式的哭鬧與啜泣背後的意義,瞭解它們究竟表達的是孩子的真實需求、疼痛或者不適,還是隻是尋求關注的手段。
尤其是在孩子受傷後,比起你的同情與安慰,孩子們可能更需要你的加油與鼓勵。
你或許會認為這樣做有些殘忍,但若讓孩子發現自己可以利用痛苦來獲得你的關注與關愛,在未來只會給你帶來更多的麻煩。
與之相反,在孩子真正需要幫助時施以援手,在其他時候大膽放手,鼓勵孩子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你就會發現,孩子們會自己去尋找更加合適的解決方法,並學著照顧自己。
最重要的是,他們將受苦更少,快樂更多。
08.第一次犯錯與不少人理解的不同,嬰兒之所以會搞破壞,並不是因為知道這樣的行為是被禁止的。
恰恰相反,他們不僅知道做出這樣的行為,如,打碎玻璃、拉拽窗簾、往地板上扔食物,都會造成哪些不良後果,還會故意透過做出這些行為,來引起父母的注意。
因此,孩子做出不良行為時,父母不僅不該對孩子大吼大叫,或是打孩子的屁股,還要心平氣和地將孩子放進嬰兒圍欄裡,柔聲細語地表達你的遺憾。
如此一來,孩子們便會發現哪些行為會限制他的自由,從而調整對待家裡各種物品的行為,既不會傷害到自己,也不會故意破壞物品。
另外,如果是某些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的物品,如,觸碰尖銳的物品、跑到大街上、觸碰滾燙的鍋或是水壺時,僅僅帶走孩子或是告訴孩子潛在的危險是不夠,你還必須要與你的孩子一起進行試驗,讓孩子瞭解到其中的危險性。
比方說,你可以在偶然用尖銳的物品傷到自己時,給孩子看到你流血的手指,並表達你的疼痛,我相信,這一定會是比說教、懲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下一篇裡,你將繼續讀到另外8個訓練孩子的情形與建議。
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