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記得我家寶寶剛出生那會,就有朋友提醒我說,“記得給寶寶帶個小手套或是買把嬰兒指甲剪”。我當時覺得孩子小的時候又不外出,沒有必要帶小手套,那麼小的手指應該也不用剪指甲。

結果沒過多久,寶寶臉上一道道的,後來才發現,寶寶指甲早就長了出來,而寶寶喜歡東抓一下,西撓一下,所以就很容易將自己抓傷。

不過,如果寶媽認為寶寶只會將自己抓成大花臉那就錯了,因為他們還會向至親的人“動手”。比如新手媽媽熱依扎就被女兒撓臉了。

熱依紮在社交平臺曬了一張“撓臉照”,還配文調侃寶寶是隻“小貓咪”。而從照片上看,寶寶撓出的印子還是挺明顯的。

對此,有些有經驗的網友和善的提醒說:“撓臉只是開始,寶寶後面還會熟練掌握薅頭髮和打臉技能!”

小寶寶除了撓,確實還有薅頭髮和打臉等“技能”

如果你覺得小寶寶的“技能”僅限如此,那就低估他們了,有經驗的寶媽帶你瞭解一下。

@和風小樹:我家孩子1歲左右時特別喜歡打臉,明明玩得好好的,他突然就給別人一個大巴掌,我都不敢給他介紹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

@布丁媽媽:孩子才八九個月的時候,我妹妹來看她,我讓她親親小姨,結果她直接薅住小姨的頭髮就不鬆手,疼得她小姨直哭。

@喬樂媽媽:我們家孩子就特別喜歡撓人,但凡是經常抱著她玩的長輩,就沒有能倖免的,手上、胳膊上、臉上都是寶寶撓出來的印子,真不知道該拿她如何是好。

為何小孩子會偏愛撓臉呢?

其實細心的家長會發現,無論是熱依扎家的寶寶,還是其他網友們的寶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喜歡撓臉。而且寶寶們不僅撓媽媽的臉,也同樣撓自己的臉。那麼,這就又什麼原因呢?

1) 換季後感覺不舒服

正如成年人換季時,會出現面板乾燥等情況,小寶寶也是一樣的,當面板出現乾燥不舒服時,寶寶就會不自覺想撓撓,但因為掌握不好力度,所以就會撓成“小花貓”。

此外,平日裡家長給寶寶穿得太多、太厚,寶寶出汗也會引起不舒適。從這個角度來說,並不建議給新生小寶寶帶小手套哦。

2) 精細運動發展,想抓握東西卻掌握不好力度

寶媽們也要了解,寶寶是先發展精細運動後發展大運動的。但在他們月齡尚小時,並不能很好地掌握抓握的力度,因此,會出現抓傷自己和別人的情況。

3) 情緒緊張

當寶寶遇到陌生人時,會出現情緒緊張的狀態,此時出於本能,會進行抓撓。類似的情況還有處於興奮狀態的時候。

4) 希望用這種方式來獲得媽媽的注意

在小寶寶的心目中,寶寶是最值得信任和依賴的人,為了獲得媽媽的注意,他們也會透過拍打媽媽或是咿咿呀呀的聲音來呼喚媽媽。

只不過,他們的小手還掌握不發力度,本意上是想輕輕拍打,卻變成了大力的抓或撓。

當寶寶開始撓臉,家長也要學會一些應對方式

寶寶出現這種行為也是成長髮育的正常現象,家長不用過度擔心,更不要因此懷疑寶寶會有“暴力傾向”。

聰明的寶媽會透過其他方式來轉移寶寶的視線,避免寶寶出現“撓人”的行為。比如寶媽在與寶寶互動的過程中,要及時安撫寶寶被動的情緒,當寶寶出現抓撓跡象時,寶媽要及時制止等。

今日小問題:你家寶寶出現過撓自己或抓別人的行為嗎?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2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為什麼就算男性不能生育卻只有女性在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