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一女子帶著寶寶去醫院打疫苗,當醫生開啟存放疫苗的冰箱時,映入眼簾的是一袋已經開封的榨菜,“大大咧咧”地“躺”裡面,離它幾釐米處就放有好幾盒疫苗。榨菜這種食物,能和疫苗一起儲存嗎?這麼做符合規矩嗎?疫苗會不會因此受到汙染?面對家長的質問,醫生對著電腦並不言語。但疫苗接種事關孩子的健康,如此“沉默是金”非但撲滅不了人們心中的疑憂,還會摧毀本就脆弱的醫患信任。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裡,記載著各種帶給人類無限血與淚的傳染病。譬如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席捲整個歐洲世界的“黑死病”,就是一場由鼠疫桿菌引發的極為兇險的傳染病。短短不到十年,2500萬人因此喪命,佔整個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曾經讓人聞風喪膽的各種傳染病,現如今大多都銷聲匿跡了,而這一切,得益於疫苗的誕生。
疫苗是一種由各類病原微生物製作而成的生物製品,用於預防和控制特定的疾病。疫苗的發現可謂是人類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因為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就是人類不斷同各種疾病和災害戰鬥的歷史,預防是遏制傳染性疾病傳播得非常重要的一環,而疫苗接種被公認為是最有效的措施。我國衛生部要求,嬰幼兒在一歲以內必須接種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等五種疫苗。
為了為加強疫苗儲存、運輸管理,保證疫苗質量,保障預防接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國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了《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範》。根據2017版最新《規範》,從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疫苗生產企業到接種單位的醫護人員,每一級人員在運輸儲存疫苗過程中都要嚴格按照《規範》中的各項規定。該醫院在儲存疫苗時,出現如此疏漏,不僅反映出有些醫療工作者對法規的漠視,也顯示了我國在疫苗監管上仍有不足之處。
2016年,發生過一場讓全國父母心悸的“山東疫苗”案,200多萬支未冷藏而失效的疫苗流向社會。僅過了兩年,又爆出長春某生物公司“疫苗造假”,這麼多針疫苗背後,暗含著多少個家庭的辛酸。每次爆發一場群體性的災難後,總會有短暫的眾生聲討期,但喧譁過後,總是歸於遺忘帶來的平靜。緊接著,當悲劇再次來臨時,一切又照舊上演,就像被西西弗斯推上去又滾落的巨石。
面對涉及問題疫苗的案件,相較於高亢的聲討與憤怒卻又短暫的群體情緒,更重要的是問責和反思。早在長春某生物公司在爆出2018年假疫苗案件前,就已經出現過狂犬疫苗質量不過關的問題,但監管部門對這家生物公司作出的處罰,僅是責令其賠償銷售違法藥物所得金額的三倍金額,共300餘萬元,這些錢對於年營收過億的公司而言,根本不值一提。對比高額的利潤,違法成本可以說低到了塵埃裡,這樣的懲罰,只會“鼓勵”更多的企業昧著良心繼續鋌而走險。這樣的監管和處罰漏洞,不僅在疫苗生產中頻現,當疫苗走到下游,流向接種這一關時,也並不少見。
生命,永遠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接種到不合格的疫苗這件事,只有千分之一甚至是萬分之一的機率,但誰願意讓這個機會降臨在自己的身上呢?無論是生產了一劑不合格的疫苗,還是因一位工作者的疏忽而失效的疫苗,落在每一個家庭上都是無比沉重的大山。疫苗無小事,平安是大事。
針對這件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