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螳螂嘴

口內倆凸起,

俗稱螳螂嘴,

忙用針來挑,

可憐小花蕾。

《馬牙》

寶寶磨人不吃奶,

牙床許多小白點,

咬得奶頭真心煩,

摩擦布條加白礬,

陳規陋習要不得,

敗血感染太危險!

挑螳螂嘴、蹭馬牙的習俗不知流行了多少代人,至今仍有人相信這種方法。

螳螂嘴就是口腔內兩個腮部看上去的凸起。看著有點像螳螂,誰給起的名就無從考證了。

這兩個凸起實質是小不點用來使勁吃奶的脂肪墊。我們常常說把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就是脂肪墊的作用。隨著吸期過去,脂肪墊就會逐漸消失了。

可許多老輩人甚至少數年輕人還認為這是不正常的,用針挑破。

這非常容易造成感染。

馬牙或叫板牙,在醫學上稱“上皮珠”,是上皮殘餘堆積的角質。在牙床上呈一個或數個白色米粒大小或白色片狀。同樣,在上顎處有時可見白、黃色小顆粒狀,屬小兒生理現象,大多二三週可自行消退。

許多小寶寶起“馬牙”期間可能會出現磨人、不愛吃奶、咬奶頭等,一般過一段時間就會適應,症狀隨之緩解。

舊辦法是用白布或黑布(不知道為什麼不用其他顏色?)沾白礬,升級版是沾白糖用力擦。結果就是把白點擦掉粘膜擦破。這極容易使原本就嬌嫩的口腔粘膜發生感染甚至發生敗血症。過去許多小嬰兒因此而夭折。

所以,醫生再反覆強調:螳螂嘴、馬牙是生理現象,會自然消失的,不用處理,什麼方法也別用!

為了您寶寶的健康,切記。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女娃不僅嘴饞還嘴硬,邊吃辣條邊給自己打氣:辣妹子不怕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