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本文為2021年3月1日

親子共讀手記

有點流水

選擇性閱讀即可

手記點滴日常,思考引領行動

親子共讀手記

《我的神奇馬桶》

講到高高的馬桶畫面時,看到了一個小鳥巢,兩隻小鳥嗷嗷待哺。我唱起了I'm so hungry I'm so hungry,停頓了一會想接下來該怎麼唱?盼盼接上了一句fly fly fly yummy yummy I'm still hungry.小腦袋轉的還挺快,按照毛毛蟲裡的歌曲模式,把crawl改編成fly,思路沒問題。藉著放學時盼盼憋不住想要尿尿的經歷,我們又理解了生理上憋不住這個詞,又拓展了場景太高的和太多的馬桶都會讓人覺得憋不住。

《Bath Country》

盼盼講在幼兒園英語課上老師拿來了機器人,教大家機器人的英語。我給他找出了帶機器人的繪本《Bath Country》。藉著小汽車的口吻,盼盼提問剛剛封面頁小女孩不是很愛洗澡嗎,怎麼又不愛洗澡了呢?我嘗試讓他理解故事的順序,小女孩不想洗澡是在開始時,到最後小女孩又洗不夠。講到河馬時,書裡的河馬是hippo,盼盼來了一句河馬不是hippopotamus(這就是重複和對比認知的學習吧)。邊玩邊讀,“小汽車朋友們”還時不時的閒聊,挖機說“他和導彈車一邊高,和老爺車同樣的顏色”。

《Is your mama a llama?》

睡前,盼盼的入園擔憂情緒又來了,我陪他聊天。後來我們鑽到被窩裡,他開始比劃寫數字,我也慢慢的引著他開始玩山洞遊戲,接著我們順利的開始了《Is your mama a llama》這本,擔任Dave角色的盼盼問:“你媽媽去哪了,怎麼找不著了?”我趕緊講了原因和llama對媽媽的依戀,盼盼似乎很同情這種感受,很樂意幫llama去找媽媽。於是我們繼續戲裡找媽媽,盼盼帶著llama去問不同的動物,去找媽媽。就這樣玩著複習了這本書,又安撫了情緒。

我長大了想當媽媽

昨天幼兒園老師帶小朋友們聊長大後的理想,邊聽著每個小朋友感人又有趣的想法,邊滿懷期待的等待我盼的出場,誰知我盼洪亮的一句“我長大了想當媽媽”竟逗得我捧腹大笑,爆笑之餘心裡又很不是滋味,我深知他對我的依戀。

今早,盼盼說他上幼兒園想我,擔心被送去幼兒園。所以他也嘗試了各種不去的辦法,賴床不起、拉住媽媽胳膊,堵門、大哭、摸胳膊肘,路上用腳剎車(滑板車),下車往回走,到幼兒園門口拉車回走,掙脫老師不想被抱走,這應該是上幼兒園以來最激烈的一次。我知道是因為他現在對分離有了越來越明顯的體會,很明確的知道自己喜歡有媽媽陪伴,也會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這樣不想分離。

老師抱走盼盼,我竟也沒忍住哭了起來。路上,我慢慢地體察自己的情緒,我感受到了自己畏難的心理,我擔心明天會更激烈,我擔心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我試著提醒自己理性看待,我想起了電影《修女也瘋狂2》裡狄樂絲鼓勵臨賽前想要退縮的孩子們“一遇到困難就逃避的話,一輩子都會逃避”。我心裡那絲絲不忍心,突然變得更堅定,我知道這是盼盼要面臨的第一個小困難,戰勝分離帶來的想念。我也需要變得堅強起來。

同時,我查閱了關於分離焦慮的一些專業解釋。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

分離焦慮是正常的現象,它也有一定的週期。雖然每個孩子不一樣,但分離焦慮自身有這樣三個階段。英國兒童心理學家John Bowlby把孩子們第一次上學的這個階段分為反抗、失望、超脫三個小階段。超脫階段時,孩子就已經漸漸習慣分離,開始發現幼兒園的美好。我需要慢慢陪著我盼經歷這些階段。

2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三招讓寶寶培養出堅強的意志力,讓寶寶不輕易說放棄,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