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為你解讀的是《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這本書的精髓: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陪伴孩子的成長,父母該如何陪孩子走過敏感期?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僅可以培養教育孩子,而且還能收穫一段幸福的時光,發現一個更好的自己。但與此同時,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比同齡人說話晚,是“大器晚成”還是有什麼生理問題?孩子為什麼不愛上幼兒園?為什麼總是那麼“傻”,用自己貴的玩具和別人交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為什麼孩子總對細小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教他認字,他卻盯著牆上的小裂紋看上半天?為什麼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玩沙和水,而且一玩就是大半天……

這種種令父母不解的行為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秘密?這本書的作者李靜是家庭教育研究員,創作出版過多部家庭教育類書籍,翻開此書,你將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種種看似無法解釋的行為動機,熟知一個你從未意識到或者忽略了的問題——敏感期。

本書著重和家長們探討孩子在3~6歲敏感期內的種種特性、表現以及家長正確的應對措施,透過一個個真實的、熟悉的、生動的故事,揭示關於兒童敏感期的奧秘,破解孩子健康成長的密碼,幫助家長正確地處理孩子敏感期內的種種問題。

作者李靜代表作有《上班族媽媽必備的育兒秘籍》《男孩冒險書:培養男孩野性與智慧的魔法書》《女孩才藝書——培養女孩才情與優雅的魔法書》《陪孩子度過7~9歲叛逆期》等。

好了,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那麼下面我來為你詳細講解書中內容,一共包括三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父母該如何懂得兒童的行為和心理,孩子為什麼變得任性了?

第二個重點是規則、愛和自由一個都不能少,愛他就要信任他,愛過了度難道是一種犯罪?

第三個重點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友誼的小船難道說翻就翻?

好,下面我們先來講下第一個重點:父母該如何懂得兒童的行為和心理,孩子為什麼變得任性了?

在一個星期六,媽媽讓爸爸帶著四歲的元元下樓去玩,自己在家裡收拾屋子,剛墩完地還沒幹,爺倆就上樓了,媽媽讓兩人換拖鞋再進屋以免弄髒剛拖的地,但元元聽到反而來了興致滿屋亂跑,留下黑色小腳印。媽媽又生氣又無奈……

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開始逐步分化,常常會不聽從父母的建議和指令,變得固執己見,有時甚至出現反抗的現象,孩子喜歡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與家長合作,甚至是故意與家長作對。不過,孩子並不是真的要與父母作對,只是執拗敏感期的一種本能排斥,是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在“作崇”。父母要想很好地與這個時期的孩子“和平”共處,就應該先了解孩子形成執拗敏感期的原因。

孩子不是小大人,成人不能期待他們的行為會像我們一樣理性而且自制,尤其是處於執拗敏感期的孩子,當他們提出什麼要求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主動地站在他們的立場去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並儘量滿足那些合理的或是非原則性的需求;對於那些我們不能滿足的原則性的要求,也要善於理解孩子,用擁抱、講道理、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目標的方法來平息孩子內心的痛苦。

由此看來,把握孩子的執拗敏感期就等於幫助孩子成長,而解決孩子執拗敏感期的問題,則要求家長學會在愛和理解的基礎上,給予智慧且靈巧的變通。只有變通得好,才能緩解問題,從而使得孩子不可理喻的“胡鬧”也不再是問題了。

因此,當父母遇到類似問題時,一是不要強行讓孩子聽自己的話,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與反抗,甚至還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二是要學會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只要掌握了孩子的心理,做一些變通,就能找到“對付”孩子的妙招了。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處於執拗敏感其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用心揣摩孩子的行為,並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這樣孩子才能順利而快樂地走過這段敏感期。

好了,上面講述的就是第一個重點內容,孩子在執拗敏感期時,父母要懂得兒童的行為和心理。

說完這個,咱們接下來說第二個重點:規則、愛和自由一個都不能少,愛他就要信任他,愛過了度難道是一種犯罪?

最近,媽媽和薇薇在聊天的時候,發現女兒越來越多地說一句話:“你可千萬別告訴茜茜媽媽啊!”其實薇薇說的不過都是小女孩之間微不足道的小事,為什麼不能和茜茜媽媽說這些事呢?”媽媽問。薇薇說“因為這是我和茜茜之間的秘密,你和我是好朋友我告訴你,但是茜茜媽媽會罵苦茜,如果她做了壞事,她媽媽就會打她,還會讓她罰跪!”薇蔽的小臉上露出害怕的表情,薇薇媽媽有些震驚。她決定和茜茜媽媽好好談談。

茜茜媽媽聽完,承認自己對孩子要求的確太嚴格,孩子一直都不怎麼喜歡和自己在一起,總怕孩子會學壞,一發現她有不好的苗頭,我就立刻教訓她,總想著孩子的教育要越早要嚴格,不能讓她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到時候就晚了。但現在看來,是錯了。

如果孩子什麼都不跟你說,那你怎麼才能瞭解孩子、知道孩子最近在做什麼、想什麼呢?你總想著對孩子嚴格才能教育好孩子,可孩子如果都不敢跟你說話,你的教育又怎麼能讓她接受呢?其實,想像薇薇母女那樣親近很簡單,那就是先讓孩子信任媽媽。

孩子在敏感期內,由於身心的迅速發展,總會出現一系列看似問題的問題。其實孩子這些看似不好的行為,隨著敏感期的過去,都會自行修復和正。大人們要做的首先是充分信任孩子,只有信任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而這正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法則。

當然從小對孩子嚴格求是對的,但溺愛,就變成了傷害。

貝貝是聞名整個小區的“寶貝疙瘩”。因為不放心老人帶孩子,貝貝媽媽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專職在家帶貝貝,將貝貝照顧得是無微不至,貝貝生活,上的一切,幾乎都被媽媽包辦了。貝貝6歲了,吃飯、穿衣、上廁所等生活小事,在家裡從來不做的,更別說幫大人做些家務活了。像是整理玩具、收拾房間,貝貝根本毫無概念。

貝貝在小區公共活動場所和一群小朋友玩,不知因為什麼和一個小朋友起了爭執,貝貝就開始哭,媽媽看見了,急忙跑上前,將貝貝緊緊抱在懷裡,大聲呵斥另外一個孩子。那個小朋友的家長看見了自然也不樂意,上前和貝貝媽理論:“孩子的事,讓孩子自己解決,大人插什麼手?”雙方几乎動起手來。之後,小區的大人看見貝貝都有些害怕,有意無意不讓自家的孩子和貝貝玩耍。媽媽自然求之不得,她生怕那些孩子一不小心碰傷了貝貝,可是每當貝貝緊緊地牽著媽媽的手,遠遠地望著孩子們在一起瘋玩、開心得大叫時,眼中總是流露出強烈的渴望和淡淡的哀傷。

貝貝在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看似是幸福的,可貝貝真的幸福嗎?看看孩子的眼睛就知道,孩子眼中那想要玩耍的渴望,那與年齡不相符的哀傷與憂愁,就知道貝貝其實生活在媽媽愛的“桎梏”裡可以想見,在這種模式下成長起來的貝貝,無論是生活自理能力還是心理健康程度都是有所欠缺的。

包辦孩子的一切,其實就是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樂趣。尤其對於處於敏感期的孩子們來說,無論身體還是心靈,都在急速地發展著。作為父母,應給他們提供一個自由、寬鬆、充滿愛但是卻沒有禁錮的環境,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快速地發展,而不是以“愛”為名義,限制他們成長的自由。敏感期一旦過去,就很難再回來,而本應在敏感期所發展的技能及心理機制,一旦錯過,也很難再補救。

所以,愛要有個度,溺愛就是一種犯罪,因為被溺愛的孩子不但被剝奪了身心發展的機會和快樂,今後想要進入會、在社會上立足也會更加困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建立信任開始吧,信任孩子,也努力孩子信任你,讓孩子把你當作可以信賴、可以依靠的大朋友,才能幫助順利、快樂地度過敏感期。

好了,上面講述的就是第二個重點內容,規則、愛和自由一個都不能少,愛他就要信任他,但愛不是溺愛。

說完這個,咱們接下來說第三個重點: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友誼的小船難道說翻就翻?

自從上了幼兒園,媽媽發現波波迷戀上了“交換”。

先是食物,把好吃的攤在桌子上讓小朋友們自己選,條件是做朋友,但好景不長,小朋友們吃完零食就不和波波玩了;波波又開始和小朋友們分享自己的玩具,也有“不對等”交換,比如一架遙控飛機可能只換來一根棒棒糖。這一過程維持了幾個月又結束了,因為波波發現,有的小朋友為了得到他的玩具,會同意跟他做朋友,一旦得到了,有時就反悔。波波意識到用交換玩具得來的友誼並不長久。媽媽一直採取不干涉的態度,只是暗中觀察。直到波波5歲,媽媽發現他開始有固定的好朋友冉冉和謙謙。每次媽媽去幼兒園接他,都發現幾個孩子一起玩,氣氛十分和諧。波波說“冉冉和謙謙是他這輩子最好的朋友,他們懂我,我也懂他們。”這下子,友誼的小船不會說翻就翻了。

當然,小朋友也有意見分歧的時候,各人有各人的意見,後來決定舉手表決,很顯然,他們已經學會了商量,並採用了民主的辦法。有時候幾個好朋友也會鬧矛盾,尤其是當二人對一人說“我們不和你玩了”時,被排除在外的那個人看起來心事重重、十分憂鬱。這種憂鬱是大人無論用什麼方法都無法排解的,只有當另外兩人原諒他,重新回到這個小團體時,才能重新快樂起來。

透過不斷的磨合與試驗,孩子會發現,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彼此關愛、相互瞭解、興趣相投、性格相合的基礎上的。雖然孩子不能說出什麼大道理,但是彼此之間的感情他們是懂得的,正如波波所說:“他們懂我,我也懂他們。”這就是理解,而理解也正是成人世界維持友誼的重要紐帶。

還會形成這種小團體的交友方式,孩子學會了表達情感、分享快樂、團隊協作以及民主解決問題等行為方式。在這個小團體中,孩子們我了自己處理事情的方法,在交往過程中,會慢慢形成一定的規則,這對培養孩子今後的團隊協作精神以及遵守規則的好習慣是很有幫助的。

當孩子們懂得了這個道理,他們的人際關係就達到了一種真正的和諧。

好了,上面講述的就是第三個重點內容,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找到真正的友誼,也有自己的“小群體”。

說到這裡,我們今天的內容就聊的差不多了,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我們所說的重點。

首先,我們講了孩子在執拗敏感期時,父母要懂得兒童的行為和心理。一是不要強行讓孩子聽自己的話,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與反抗,甚至還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二是要學會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只要掌握了孩子的心理,做一些變通,就能找到方法。家長一定要用心揣摩孩子的行為,並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這樣孩子才能順利而快樂地走過這段敏感期。

然後,我們講了規則、愛和自由一個都不能少,愛他就要信任他,但愛不是溺愛。孩子在敏感期內,什麼都跟你說,你才能瞭解孩子、知道孩子最近在做什麼、想什麼,不能總想著對孩子嚴格才能教育好孩子,想母女親近很簡單,那就是先讓孩子信任媽媽。愛要有個度,溺愛就是一種犯罪,作為父母,應給他們提供一個自由、寬鬆、充滿愛但是卻沒有禁錮的環境,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快速地發展,讓孩子把你當作可以信賴、可以依靠的大朋友,才能幫助順利、快樂地度過敏感期。

最後,我們講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找到真正的友誼也有自己的的“小群體”。孩子們之間的交往通常開始於物物交換,他們在交換過程中交集起與彼此的關係。但正如波波所發現的那樣,建立在物質交換基礎上的友誼並不牢靠,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困惑、苦惱,但這正是人際關係敏感期所需要經歷的過程。所以波波媽媽處理的很好,不去過分干涉,只靜待孩子透過不斷的磨合與試驗,去發現,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彼此關愛、相互瞭解、興趣相投、性格相合的基礎上的。當孩子進入小團體中,所學到的處理朋友之間關係與矛盾的技能,則是孩子們今後走向社會、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我們的孩子正是這樣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內容總結。

8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告訴孩子,只要學會這件事才有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