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妞妞在學習上又開始鬧情緒了,變著法兒地玩,一點學習的心都沒有。爸爸停下工作耐心跟她講了一番道理,她雖然不鬧了,可是仍然不想去學習,就好像學習就是讓她去坐牢似的。
最後爸爸不管她了,讓她自己選擇。妞妞想到要學習就又不開心了,哼哼唧唧的,媽媽忍不住說了幾句道理,爸爸很煩躁:“我說得夠多的了,你別說了!”“好”,媽媽看得出平時耐心的爸爸,情緒也受到了影響。
但沒過幾分鐘,媽媽又忍不住跟妞妞說話了,爸爸生氣道:“你咋那麼憋不住自己啊,不讓你說你偏說!”媽媽本來想讓妞妞變得心情好一些,好能夠有心思去學習,但還是停止說話,忙自己的事去了。
妞妞看沒人理她,自己也實在沒有心情學習,就去聽故事了。過了一會兒,媽媽看到她聽故事時心情已經變好了,就說,那你聽完這個故事就去學習吧。這時候心情變好的妞妞爽快地答應了。
當她練完字後,媽媽跟她說:“我知道爸爸媽媽有時候說的道理你不喜歡,批評你你更不開心。同樣,媽媽也不喜歡被人說被人批評。這是情緒腦讓我們這樣的。但是,如果我們都讓情緒腦控制的話,是不是每個人都會不開心了,那不就吵起來了嗎?那我們家不成了戰場了?你希望這樣嗎?"妞妞搖搖頭。
媽媽繼續說:“就像今天爸爸說媽媽的時候,媽媽剛開始也不開心啊!但是你看到媽媽不開心了嗎?”妞妞回答,沒有。
“嗯,因為媽媽想到爸爸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好才不讓媽媽說話,而且爸爸那時候也已經被情緒腦控制了,我要是再生氣,那不就跟以前一樣,跟爸爸吵起來了嗎?你覺得這樣好嗎?”“不好!”
“所以,我們不能讓情緒腦控制我們,而是我們去控制情緒腦。可以做一些讓我們能開心起來的事情,比如你剛剛聽故事,然後再去做別的;也可以想想別人為什麼批評你,批評你就是不愛你嗎?”
“其實我們有不好的情緒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有,但是出現的頻率不一樣,有的人每天都有,有的人一週有一次,有的人一個月有一次,是不是也不一樣。媽媽現在也在學習控制情緒,讓自己生氣的次數越來越少,這樣你是不是也開心一些?……那要是你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這個家是不是就有更多的開心了?”
面對孩子的哭鬧情緒,很多家長都束手無策。其實,真正做到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最重要的是審視自己有沒有做好情緒管理。當孩子哭鬧不止時,很多家長一邊大聲吼叫孩子,一邊讓孩子停止哭鬧,我們經常說身教勝於言教,這樣難道真的可以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嗎?
我們不妨學習故事中的妞妞媽媽,先讓自己成長和變化,再去要求孩子,讓自己的變化去影響孩子。有時候,當你自己改變的時候,孩子自然就變了。
育兒育己,育己育兒,其實這兩方面是分不開的。當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開始反思自己,然後讓自己有所改變,才能反過來再去教育孩子。當孩子感受到你的變化時,她自己也會跟著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