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話說老母親我其實此刻正在度假ing,先跟大家分享兩張住在滿滿氧氣樹林中的照片▼

儘管出來度假,小晞還是照著周作息表,一早起來,先練小提琴,再寫公文數學▼

怎麼幫孩子安排緊湊又可行的假期周作息表,請戳 →【4歲娃的時間管理表:學習翫耍兩不誤】

在一天遊玩行程開始前就把作業完成的好處是,媽媽特別好說話,所謂有開心的媽媽,就會有快樂的寶寶,果然一點不假▼

話說昨天我們在釀啤酒廠看到一個歪果小孩,大庭廣眾下"No, No, No"個不停,我家這位住海邊管很寬的小晞一臉唯恐天下不亂地跑來我跟前,義正言辭地說,

"馬麻,那個底迪就是那隻 always said no 的小獅子,一點都不聽話"

小晞說的always said no小獅子是《總是說不的小獅子》繪本的主角▼

咳咳咳,這位四歲半的大小姐哈,妳似乎忘了兩年多前妳自己本人也是這成天"No, No, No" No不完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我是怎樣用繪本來化解這位"小晞姐"成天說"不要、不要,我不要"的兒童叛逆期。

也剛好用這個機會跟大家談談很多家長都有的問題:

"到底該不該買英文繪本給孩子?如果買英文繪本,我該直接給孩子念英文的?還是翻譯成中文說故事給孩子聽?"

現在看來像"別人家孩子"的小晞,其實在兩歲的時候就有了人生第一次的叛逆期。

成天掛在嘴裡的不是"我不要",就是"No, No, No"

老母親我雖然心裡早已有準備這是"terrible two"的典型,可是天天被她"No, No, No"的,也真的很崩潰...

ps. 剛滿一歲的她除了會說媽媽、爸爸以外,會說的第三個字就是"No",而且鏗鏘有力▼

於是我趕緊找了這倆繪本來對她曉以大義《The Lion Who Always Said "No"》跟《不要! 我不要! 就是不要!》

先來說說《總是說"不"的小獅子》這本繪本▼

這本書說的是一隻總是說"不"的小獅子,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他永遠只說一個字,不!

不管媽媽還有其他動物怎麼跟他說,這隻小獅子依然是成天"不"、"不"、"不"個不停。

終於有一天,他惹惱了犀牛,犀牛直接叫獵豹把小獅子叼去半個地球遠的荒島上,這下子,看不到媽媽,也沒有其他的朋友。

小獅子身邊只有一隻全身黏糊糊,還喜歡緊緊纏著人的大章魚,大章魚一看到小獅子就說"哇,一隻一直說不的小獅子,留下他吧,我太喜歡了"

這下小獅子徹底崩潰了,他把"不"喊得更大聲了,可是獵豹扔下他,調頭就走。

大章魚繼續說,"除非你不再一直說"不",學會好好說其他的話,我才會放你回家"

"你現在跟那隻小獅子一樣,成天馬麻說什麼,你都要唱反調,都要說不,哪天這隻喜歡人家一直說不的大章魚找到了你,也把你抓走,那怎麼辦?"

說完繪本里的故事,我這樣問小晞。

"我可以逃走啊,我跑走自己回家就好了"

"可是你在荒島上,四周都是海,光靠你自己的力量你能回得了家嗎?"

小晞不說話了。

我的經驗是,像這型別的情緒繪本一定要"重複多說很多次",尤其最好在孩子又開始情緒撞牆期過後的當天晚上。

多講幾次,之後遇到一樣情形,孩子會有比較大的機率依樣畫胡蘆,做出比較合理的反應。

比起《總是說不的小獅子》,《不要! 我不要! 就是不要!》的寓意更深,而且還給老母親我自己一些啟發。

這本書的主人翁是個小男孩,有一天他跟媽媽在街上準備回家的時候,衣服上的扣子脫落了,而且掉進地下水溝裡。

他試了很多辦法,可是怎樣都拿不回他的扣子,媽媽說該回家了,可是他卻發起脾氣來,很生氣地說"沒有拿回釦子,我不要走"

已經在這兒耗了半天的媽媽並沒有生氣,她蹲下來,開始跟孩子溝通:

"你想整個秋天都待在這,身上蓋滿落葉嗎?"

"你想在這渡過整個冬天,冰柱會從你鼻子上垂下來嗎?"

"你想在這裡渡過整個春天,讓春雨把你淋得渾身溼透也沒有關係嗎?"

"可是到了夏天,你的冰激淋就會融光光,這樣也可以嗎?"

小男孩不說話,這時候開始下雨了,媽媽拿出傘來,雨下得又大又急,很快積水漫過了地下水溝,有個黑黑的小東西隨著水流跑到媽媽的腳邊。

"我的扣子!"

隨著水流出來的不正是小男孩的扣子,"媽媽,回到家請幫我把釦子在衣服上縫得緊緊的,以後就不會掉了"

故事說完了,翻到繪本背後封面,上面這麼寫著:

"身教重於一切,處理孩子情緒之前,父母更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道理很簡單,可做起來確實不容易。

我反問自己,如果我是那位媽媽,在陪孩子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等了半天還是拿不到釦子,跟孩子說回家吧,孩子卻發著脾氣說"不"時,我應該一秒爆炸吧!

我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解釋自己為什麼生氣,說服自己我生氣是合理的:

"因為我得趕快回家,否則來不及做晚飯了"

"因為家裡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處理,再耗下去我事情做不完了"

"我工作一天已經很累了,我想要回家休息"

"就一個釦子而已,回家拿別的釦子補上一樣的"

尤其一個人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一天根本睡不上五個小時,時間對我來說太寶貴了,孩子一折騰,我的火氣就蹭蹭蹭往上衝。

到底我生氣的點,是孩子的不懂事,還是壓在自己身上的生活擔子呢?

繪本里的這位媽媽耐心地陪著孩子嘗試各種辦法,她理解孩子想要拿回自己釦子的心情,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嘗試挽回,去淡化心情。

我才發現,當我一直要求小晞要有"同理心"的同時,身為媽媽的我,卻很少同理她的想法、她的心情。

這位溫柔陪伴的媽媽,正是能安撫情緒中孩子的那道和煦春風。

所以我說,《不要! 我不要! 就是不要!》是一本實質意義上親子共享的繪本,不管是小晞還是我,都收穫了。

面對一個"不,不,不"的孩子,媽媽首先需要降低自己的高度,配合孩子的視平線,用同理心去了解孩子。

任何時候,溫柔而堅定,才是兒童教養跟親子關係最好的答案。

開口罵孩子之前,先離開現場三分鐘,想想我們這麼生氣的原因究竟是孩子犯的錯不可饒恕?還是我們自己的壓力讓情緒失控了?

最後跟大家談談一個家長都很關心的話題:

《總是說不的小獅子》是本同時有英文跟中文的繪本,針對這樣的繪本或是英文繪本,很多壩壩媽媽都有"到底我該唸英文還是中文給孩子聽?"的疑問

先說說小晞唸的德國幼兒園的做法,從幼幼班起,她們每週都會從學校圖書館帶一本德文繪本回家▼

而老師從學期開始就特別叮囑,"母語不是德文的家長,請不要用德文念故事給孩子,把故事內容翻譯成自己的母語,或看圖說故事說給孩子聽"

老師們不希望家長不夠標準的德文發音影響了小小孩的發音。

但我認為,這樣的說法是有前提的、有條件的!

因為孩子們已經在唸德國國際學校,學校裡的老師各個都是字正腔圓、發音標準,母語就是德語的德國老師。

在這樣的狀況下,家長自然完全沒有必要執意要用"不那麼標準"的德語念德文繪本給孩子。

可是,如果你家的孩子唸的不是國際學校,上的英文班並沒有母語是英文的外師,同時你也認同"語言的存在是為了溝通,字彙量的多寡比口音的標準更重要"

在這三個前提條件下,我認為就算口音不是那麼標準的家長念英文讀本給孩子其實還是好的。

畢竟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接觸英文,比口音標不標準更重要。

事實上,就算同樣身在美國,東岸的口音跟西岸也完全不同,譬如大家都喜歡笑波士頓人的美語有濃濃的英式發音,喜歡把"parking"說成"paaaking"。

至於有名的印度腔調英文、新加坡腔調英文,全都帶著濃厚的母語口音,可是這兩個國家的孩子從小就在大量英文的教育環境,他們的英文詞彙量大,直接讓他們的英文能力名列前茅。

畢竟就算母語是英文的澳洲人,也常常因為獨特黏在一起的發音,會被美國人嘲笑澳洲人說的不是英文。

我永遠記得在哈佛的第一堂口語報告課,在我前面一個上臺的加拿大人,一開口就先說"我講話有濃厚的加拿大口音,請大家見諒"

大家可以想像當時在臺下,準備下一個上臺報告的我,心裡的黑暗面積有多大!

所以家長到底該不該讀英文繪本給孩子聽?

"我的英文發音不好,會不會影響到孩子?"

這些問題的答案得視各家不同狀況而定,如果你家的孩子已經有英文是母語的外教老師,你又希望孩子的英文口音要儘量接近母語程度那麼標準。

那麼我就建議你,不要念英文繪本給孩子,把他的英文教育留外師。

但是如果你家的孩子並沒有外師教英文,你對孩子的英文程度期待也就是希望他的英文考試分數高點,將來能跟說英文的歪果仁溝通好點,字彙量大點。

這種情況下,就安心念英文繪本給孩子吧!

畢竟英文跟所有的學習一樣,得要先求有再求精,先得累積大量的詞彙,再來要求口音標準是比較合理的。

好啦~ 那今天故事就說到這兒囉

1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產後減脂應該注意幾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