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於是父母也趕緊給孩子訂閱了各種讀書軟體,讓孩子上下學聽、吃飯時聽、睡覺前聽、上廁所聽,美其名曰“磨耳朵”。

是啊,在朗朗書聲的薰陶下,況且是各種大咖的解讀下,孩子也一定會從小愛上閱讀的吧!

但是《閱讀手冊》卻告訴我們:

聽書根本不是閱讀!

甚至還會損害孩子的閱讀!

-1-為什麼?

因為聽讀本就不同。

聽和讀是兩種不同的活動,聽有聲書培養的是聽的能力,不是讀的能力。孩子只聽不讀,閱讀能力根本就無法發展。聽得再多,孩子也學不會自己閱讀。所謂“聽讀”並不存在!聽根本不可能代替讀。

其次聽會妨礙讀。

聽書所需的專注度較低,對孩子來說是一件相對輕鬆省力的工作。習慣了經常輕鬆地“讀”,會很難忍受自己更費力地閱讀。這種惰性不但會影響孩子積極投入自主閱讀活動,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完成學校任務中必要的閱讀任務,他會覺得讀課本、讀滿篇文字的試卷都是苦差事。

還有就是聽更可能損害讀。

聽書和看電視一樣,只需要投入聽力,不需要投入視覺專注力。孩子不專注地聽,再加上邊幹其他事情邊聽書,甚至邊玩邊聽,很難培養出孩子專心做一件事的習慣。“磨耳朵”反而會磨掉孩子學習最需要的專注力!

-2-閱讀該是什麼?

《閱讀手冊》認為:

閱讀是孩子自己透過閱讀材料獲取資訊的過程,是自主閱讀,必須是獨立進行、自主掌控的主動閱讀過程。

聽書不閱讀,會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

給孩子講書,孩子的獨立思考成為閱讀中最不重要、甚至被刻意扼殺的部分。尤其是講書人可能經過了自己消化,把書中的思想過濾成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失去了自己讀書、獨立思考的寶貴機會。

只聽不讀,效率最低。

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聽的學習效率最低,只能留存獲取5%的知識。大腦沒有刻意地思考,主動地內化,自然留下的痕跡最淺。

為什麼聽書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為什麼聽書時聽得熱血澎湃,但過後又迴歸平凡生活的死水微瀾?

為什麼聽了幾百本書還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你根本沒有在閱讀!

因為你很輕鬆啊!

你只是在輕鬆地自嗨!

-3-那麼該怎麼辦呢?

《閱讀手冊》告訴父母們,要在培養孩子閱讀方面建立四方面認知,即“多買紙書優先長效”。

多買就是不限預算多買書。

要告訴孩子書並不貴,幾十元就能獲得一個人的精華知識,與動則幾百上千元的輔導班和其他玩具吃飯娛樂高消費比,真的是物超所值。孩子如果想買書就立刻買,不要網上比價,書店蹭書,保護孩子買書即時的熱情更加重要。況且只有家裡有很多書,孩子才會浸潤其中,養成閱讀的習慣。

紙書就是看紙質書。

因為紙質書經過出版社系列流程精選、品質更高。而電子書、聽書等數字媒體往往快餐化、碎片化,深度完整度都不夠,還會造成孩子對電子產品過於依賴。電子螢幕容量有限、互動低,不利於孩子以後長篇幅頁面閱讀能力。快餐化、碎片化的內容,不利於孩子養成深度閱讀習慣。

優先就是閱讀最優先。

父母不要動不動就概以孩子讀的書為“課外書”和“破書”,抹殺孩子對書的愛。課外書和課內指定閱讀書同樣重要。父母要把閱讀優先順序調至最高,除非影響正常上學,閱讀可以比吃飯、睡覺、上課外班、鍛鍊身體更優先。即使是做作業,孩子也可以選擇是先完成作業還是閱讀完再寫作業,只要作業能完成就是底線。

長效就是閱讀無速成。

《閱讀手冊》說:閱讀更像是身體不可或缺的維生素,攝入不足,一兩天,一兩月不會特別明顯表現,但長期缺乏一定會造成營養不良。

一方面愛閱讀的孩子最終成績不會差,但短期內卻不代表一定作文好、語文好。

另一方面閱讀無法快速訓練。強化閱讀培訓收到的可能是負面效果,人為、集中、過量補充維生素可能導致中毒。快速強化會把閱讀變成又一項帶來壓力的課程,讓孩子逆反、厭倦。

閱讀是一種內化的習慣和能力,需要家庭式、長時間、沉浸式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獲得。

父母們也可以對照反思一下自己的閱讀,聽書千遍不如自己讀書一遍,當然聽書比完全不聽書是好的,但要想孩子學好閱讀,自己先要做好孩子自主閱讀的榜樣。

自主地讀、努力地讀,才是閱讀的真實本義。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聽話的孩子,最後都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