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說話是一門藝術。”的確,同樣的一番話,不同的人說出來可能給人的感覺會很不一樣,我們從來都是對陌生人非常客氣,而忽視了家裡人,因為越是親密我們越是無所顧忌。
但家庭其實是我們最應該好好說話的地方,而父母之間好好說話、父母和孩子之間好好說話,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
一、父母之間好好說話我們常說言傳身教,那不就是我們怎麼做,孩子怎麼學嗎?
兩個人在一起好好說話可以減少很多家庭矛盾,我見過生活中有的夫妻經常說一句話就開始互相對罵,原本的關心,到了嘴邊卻變成了埋怨與指責。時間久了,耐心也會被消磨,哪怕說者無意可聽者有心,誰都願意聽好聽的話,每一個人都不例外,只是一味地抱怨責怪,只會讓家庭關係惡性迴圈,家庭生活也可能會出現危機和裂縫。
向最親的人發脾氣是一個人最愚蠢的行為,好好說話,多表達自己的擔心,少一些指責,關係越是親密的人,更應該好好說話,這樣有利於促進夫妻的關係和睦。
二、多鼓勵孩子,少一些打擊中國式家庭教育,多數以打擊為主。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考試考得這麼好,你怎麼才考這麼點分數,真的是太笨了”
“叫你做這麼一點小事你都做不好,不知道養你有什麼用”
“這個不能這樣,你必須按照這個方法來”
.........
這些話彷彿在周圍家庭已經耳熟能詳,當孩子反抗傷心的時候,有的家長又會說,我只是和他開玩笑的。
我想請問各位家長,小孩子能區分事實和玩笑嗎?當你是你孩子那個年齡的時候,你能做得比你孩子好,尤其是有些父母本身就很一般的,卻對孩子非常苛責。少一些打擊,多一些鼓勵,言語上的傷害有時候比外在傷害更嚴重,外在傷痕可以看見,而內在傷害卻是無形的,經常被打擊的孩子,一般來說都很自卑,常常會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
清代教育家顏元曾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經常誇獎孩子,你的孩子也會表現得越來越出色喲。
三、懂得感恩父母,少一些抱怨父母給不了我們所有,但給的一定是他們認為最好的。所以作為子女,我們也不要抱怨“為什麼你的家庭是這樣,為什麼你的爸爸是這樣的爸爸,你的媽媽是這樣的媽媽。”
就算是我們的父母物質上沒有滿足我們,但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和愛,並且把我們養育長大。
時代不同,大家的思想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各自經歷不同,所以我們的想法觀點和父母肯定會不一樣,有的時候我們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溝通,再多一些謙讓和感恩,這樣父母心裡也會覺得暖暖的。
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勢必要用一顆愛與感恩的心去創造。
因為關心,所以你的語氣有意義;
好好說話,讓我們的家庭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