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數:2088字
閱讀時長:約7分鐘
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個好看的外表能讓人更加有自信,所以每個人在出門之前都會把自己打扮得很好看,其實不僅大人有這樣的行為,小孩子也會有。
佳佳(化名),一個四歲的小女孩,每天出門都要把自己打扮得很好看,要是媽媽給佳佳編的辮子佳佳認為不好看,就會讓媽媽重新編,媽媽常常會說佳佳是一個“愛臭美”的小女孩。樂樂(化名),一個五歲的小男孩,每次聽到有人誇他帥氣英俊的時候,樂樂便會樂開了花,要是有人故意說他不好看,樂樂就會嘟起嘴巴,變得不開心。在別人的眼中,這兩個小孩其實長得也還可以,女孩子換什麼髮型在別人眼中都是可愛的形象,男孩子也是長得很俊,但是他們對自己的形象都會進行管理,要把自己打扮成自己想象的那樣,才是最好看的。
人們常常覺得女孩子才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並沒有性別之分。不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對自己的外表都是很關注的。
孩子小小年紀就開始在意自己的形象,是什麼讓他們形成自己的這種觀念呢?其實讓孩子對自己的形象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就是身體意象在作祟。
什麼是“身體意象”?身體意象指的是個體對自己身體的一個認識和判斷,也就是個體有自我意識的情況下產生的。個體在對自己的長相、身形、體能做所作出的評價,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評價也會出現一定的變化。
當一個孩子從小就被親戚朋友貼上不好看的標籤,慢慢地這個孩子可能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好看,於是就會覺得很委屈。
同樣,要是你身邊的好友都很瘦,那麼體型正常的你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很胖,於是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孩子小的時候喜歡穿媽媽的高跟鞋,搶著要用媽媽的口紅等行為,其實都是因為孩子覺得穿著高跟鞋、塗著口紅很好看,所以媽媽才會穿,於是孩子就會模仿。其實這些都屬於身體意象產生的行為。
影響身體意象的因素可以概括為兩方面,即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個人的判斷即為主觀因素,而社會文化的支配、他人的評價等為客觀因素。
孩子對於自己外表的評價,家長要引起重視,並進行指引。如果家長不重視的話,那麼孩子可能在錯誤的認識上越走越遠,最終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消極的影響。
“身體意象”失調有哪些負面影響?▲ 自我效能降低
自我效能即個體在完成某一行為的時候所作出的推測與判斷。孩子小的時候,對事物進行判斷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當他們收到外界的資訊時,就會被這種資訊所影響。
導致自我效能降低,最後作出錯誤的判斷,認為別人的想法是對的,而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懷疑。
▲▼ 交往焦慮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個體並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要與他人進行交往,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當孩子對自己的外表不自信的時候,就會情緒低落,產生一定的壓力,進而畏懼社交。
不能與同齡人進行正常的社交,於是慢慢地就會演變成社交恐懼症,對於集體活動沒有什麼興趣,讓自己一度陷入消極的情緒中。
▲▼▲ 進食障礙
一個人很注重自己的外形,就會去控制自己的體重,對食物及體重和體型非常關注,那麼他的日常飲食難以提供身體的需求,導致身體不能得到營養,而影響生長髮育。
進食障礙對身體是有傷害的,但是有些人為了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減肥,或者想快速達到自己想要的身形,就可能對飲食採取過度的控制。
身體意象失調會帶來這麼多的負面影響,那麼家長就要有所行動,讓孩子做出準確的判斷。
父母的言行孩子是會去學習的,如果父母有在故意控制體重,不食用一些食物,孩子就可能會被這種行為給影響,對自己的身體意象產生錯誤的認識,最後就會去模仿。
所以家長不要把這些行為表現在孩子面前,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健康飲食,這樣才不會影響孩子的食慾和飲食習慣,讓孩子健康成長。
同時父母也要教育孩子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點,帶孩子出去玩。看到落葉飄下來,告訴孩子:
這片樹葉是經歷大風大雨的洗禮,抗住了病蟲害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掉下來的,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以它也是很美的。
透過實踐教育讓孩子逐漸調整自己的審美。
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適當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感受到家庭對自己的愛。若是家長髮現孩子孩子自己的形象而感到不開心時,家長要進行梳理。
除了日常的言語鼓勵,還可以用行動來證明,比如說多用照片記錄孩子的生活,並告訴孩子“你真好看”。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以概括為很多時期,其中一個就是審美敏感期,在不違反道德的基礎上,父母要尊重孩子審美觀,然後幫助孩子發現真正的美。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者難度高的動作,學習舞蹈有益身心健康,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
武術能加強形的功能,武術主張動靜雙修,內外兼顧。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透過健康有效的方式實現“身形改造”。
總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讓孩子有正確的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