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身邊生育二胎的家庭越來越多,談到決定要二孩的理由,有人說是為了孩子有伴,有人說多子多福,但最讓我感到震驚的回答,是“因為大孩不成器”。

部分家長生二胎,居然是因為第一個孩子不夠優秀,他們把希望都寄託在了第二個孩子身上。

就像網上調侃的:“大號練廢了,現在就指望小號了。”

其實我非常不認同這樣的說法,教育孩子從來不是練遊戲號,遊戲號練廢了你可以刪號重來,可是孩子的教育荒廢了,荒廢的卻是孩子的一生。

父母可以有第二個孩子,但孩子可以有第二個人生嗎?

為人父母,都該明白一個道理,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我們必須承擔起父母的責任,對孩子的人生負責!

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有些人認為這句話太以偏概全了,可事實是,在孩子成人之前,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的確,孩子會上學,會交朋友,會受社會環境周圍環境的影響。可是歸根結底,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人生的底色,孩子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可以在家庭教育中解決的。

成為一個父母,從來不是把孩子生下來,給孩子吃,給孩子穿,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行了。連動物都知道訓練幼崽生存捕食的技能,更何況我們人類。

我們父母的責任,就是讓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所以,孩子的交友、孩子的學習、孩子的脾氣,孩子的品格,孩子的生活能力等等,都離不開父母的教導。

當孩子的成長出現了偏差,不要說孩子被壞朋友帶壞了,而是應該早早告訴孩子該和怎樣的朋友交往;

當孩子的成績出現了問題,不要說學校老師不負責任,而是應該多多去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

當孩子教養出現了問題,不要說環境影響了孩子,要告訴孩子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錯的。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是很難推卸責任的,任何人都可以說:對不起,你的孩子我無能為力,請另請高明吧,但是父母不能。

18歲之後,孩子正式成年了,逐漸離開父母,開始自己的旅程。

這個時候,他會從小小的家庭中走出來,見到更大的世界,認識更多的人,相比於父母,孩子可能和同學、朋友、同事、戀人相處的時間更多。

自然也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對世界產生獨立思考。

但更不可避免的是,這個時候的孩子,家庭教育會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道路產生很深的影響。

18歲之前,孩子得到足夠的愛和尊重,那麼18歲之後,也能用愛和尊重去回饋他人和世界;

18歲之前,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那麼18歲之後,這些習慣也會一直伴隨著他,成為他獲取幸福和成功的籌碼;

18歲之前,孩子習得了各種能力和技能,那麼18歲之後,這些能力就會成為他對抗一切的武器和盔甲。

人生是場接力賽,原生家庭就是第一棒。

如果孩子整場比賽都輸了,第一棒是有責任的,但把所有原因都歸因為第一棒的話,是不公平的,同樣的,把第一棒的責任全甩開,也是不合適的。

或許孩子在家庭之外,會遇見好老師、好同學、好夥伴、好伴侶,這些成為他的第二棒、第三棒,讓他的比賽勝算更大。但是無論如何,作為父母,我們都不希望自己這個第一棒成為孩子的遺憾。

教育無法重來,有些遺憾永遠無法彌補。

不要想著現在不陪孩子,以後大把時間陪孩子,實際上是,現在不陪孩子,以後可能更陪不了孩子。

孩子要上學,要工作,要成家,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和父母分離的過程,童年時期缺失的陪伴,只會成為一個永遠的缺口。

不要一味縱容孩子,不捨得教育孩子的後果,就是孩子終將會被其他人用更殘酷的方式教育。

更不要吝嗇於給孩子正面的情緒和溫暖的鼓勵,沒有什麼比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被愛更能讓孩子幸福。

教育孩子這件事,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很多細節都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行。

但是唯有一點,是我們父母必須一直謹記在心: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育人卻容不得任何差錯,我們始終要認真對待孩子的每個問題,教育路上,更需要學習和改正的,其實是我們父母。

#學浪計劃##家庭教育##父母學堂##孩子與教育#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19歲少年因感情跳樓墜亡,全程被拍下,生命和女朋友孰輕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