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導語:看著一點點長大的孩子,終於要離開我們了,面臨空巢的你,傷心嗎?孩子脫離了掌控,你心甘情願嗎?在親子關係裡,有3種模式最好摒棄。

在網上看到一段話,挺有感觸,“孩子大了,我空巢了?”

我們可以陪孩子長大,但是不能陪他一生,孩子大了,要脫離我們這個小家,你的心態是怎樣的?

一般來說,是矛盾的吧,既希望孩子能夠有更廣闊的空間,不給他們添麻煩;又想把孩子拴在身邊,有個依靠,免去空巢期的孤獨。

只要我不要二胎,就會一直被生活裡的人說一句,趁著年輕得再要個,開始我會把各種不要的理由說一下,奈何她們的想法永遠和你相悖,算了,再被說時,就聽著好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我。

昨天又被一個要退休的大姐說了一通,她說她姐家的閨女年前結了婚,有些事不方便,捱到初四才和女婿回了趟孃家,獨生子女的家庭,父母第一次沒有孩子在身邊過年,心裡的失落感太強烈了,以至於女兒女婿到家後,父母直接發飆了。

還說若是兒子還好,能夠陪著一起過年,生個女兒只能倆人大眼瞪小眼。

我父母也是隻有女兒,他們就比較想得開,有時候和伯伯叔叔他們過,有時候去姥爺家過,我們家裡沒那麼多講究,我們不在身邊,他們的年過得照樣快樂!

沒放開二胎前的獨生女孩們多的是,父母想要過成什麼樣,全在個人的心態,不可能因為女孩們都嫁人了,就想不開了吧!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龍應臺書中的這句常被引用的話,是對空巢期不適的家長最好的詮釋!

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

在親子關係中,如果父母能夠摒棄3種“不健康”的模式,那在未來,孩子才會收穫更自由獨立自信的自己,父母才會有自己更多的空間做點喜歡的事情。

這樣多好!

作為中國式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可謂盡職盡責,有點“嘔心瀝血”的味道,做得真是把自己都能感動了。

也因為自己的全心付出,到孩子要“飛”的時候,才特別的不捨,甚至是以“孝”來壓制孩子,孩子難受,家長還委屈。

在完美的親子關係中,下面3種模式應該摒棄。

一、阻礙孩子成長的模式

為何有那麼多的“媽寶”存在?還不是家長捨不得放手。

孩子都是成人了,該承擔責任的時候,犯了錯,家長一句“他還是個孩子”,這種無限制的包庇,就想抹掉過失,有點說不過去。再者,你這樣的養育方式,最終孩子可能要怨恨你!

3歲左右甚至再小一點就要給孩子立規矩,這不是狠心,而是讓孩子學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孩子成長路上,遇到一些小挫折,讓孩子學著應對,這不是家長不負責,而是讓孩子有更好的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孩子要自己做選擇,這不是“翅膀硬了,不聽家長話了”,而是他早已經是獨立的個體,要獨立立足社會了,他有對自己的人生做出規劃的決定權。

……

一步步地,孩子在學著成長,家長該高興啊!

但是有的家長高興不起來,他覺得孩子變了,不聽自己的話了,什麼都要對著來,要翻天的節奏,這是不孝啊!

完全聽話的孩子就好嗎,你能陪他多久,學不會生存的技能,永遠活在你的保護罩下,他怎麼長大。

希望你不是阻礙孩子成長模式的家長嗎?

二、共依賴的模式

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孩子最初是得益於父母的照顧才能成長,但是他終究是個個人。

沒有“邊界意識”的親子關係,會導致共依賴的模式。

在上一輩父母的意識裡,孩子是父母的全部,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有種說法“揹著孩子前行”,就是這樣,父母需要得到孩子的肯定和依賴,才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父母覺得自己就是為了孩子活的,把所有的情感、價值、和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感受到子女的依賴,父母才有價值感和滿足感。

有個單親媽媽,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兒子身上,自己節儉對兒子有求必應,還時不時的跟兒子說自己的辛苦,都是為了他。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他心疼媽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抱負。最終她兒子認清了這段共依賴的關係,有點道德綁架的意味後,選擇了出國讀書,在這個“空巢期”對他和母親來說都是最好的決定。

三、權力不放的模式

在《走出原生家庭創傷》這本書中提到家庭成長的6個階段:1、單身的年輕成年人2、尋找伴侶,組成新的核心家庭3、成為父母,家庭新成員的誕生4、父母培育青少年成長的家庭5、成年子女離家,父母繼續自己的家庭生活6、父母衰老,進入家庭晚年

在第1、2兩個階段,父母掌控家裡的權力;在第3階段孩子出生,但是懵懂無知,還是需要家長掌控權力;在第4階段,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表現出很強的獨立意識,這個時候開始,父母就應該賦予孩子一定的權力,若是還全部把控,勢必會影響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到了第5階段,孩子應該和父母擁有同樣多的權力,但是被父母掌控了那麼久,不一定捨得過渡權力給孩子,以各種理由,尤其是道德綁架,想一直要孩子聽話,可能孩子最終選擇妥協;在第5、6階段,因為強勢的父母權威,孩子過度的依賴父母,父母仍然像對小孩在一樣對長大的他們,很可能你收穫的是“啃老族”,卻還沾沾自喜。

健康的親子關係裡,父母和孩子應該互相尊重,不能因為孩子小就無限包容,也不能因為他小就不當回事;和孩子始終處於一種有原則性的愛他的狀態,在孩子該離開的時候,可以笑著說再見,而不是以各種藉口,把孩子控制在身邊。“空巢期”是父母早晚都要面對的一個階段,孩子不在身邊,但是親子關係割捨不斷,不用總是強調你是他們的父母,你們有多辛苦。

你用心養育的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可他們也有自己的成長空間,他們需要不捆綁的愛,生命就是這樣的延續,希望你好,孩子也好!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是父母長期影響的映象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