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說一句話“習慣成自然”,這句話聽起來雖然簡單,但卻揭示了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反映了他的所思所想,會表露出他的性格、他的心性,一個人做事的好壞,效率和成績的高低,很多時候就反映在他的行為習慣上。對於青少年朋友來講,特別是對與廣大的學生黨們來說,“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未來”,此話不虛,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接受“養成”教育,培養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習慣成自然”,當你良好習慣養成,“習慣成自然”之時,你也就走在了人生的“快車道”上。
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怎樣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我覺得,這個問題必須從娃娃做起,從點滴做起,在這個問題上決不能猶猶豫豫、柔柔寡斷,不能含糊,在這件事上抓得緊,搞的好,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
小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情感、意識逐漸就強起來了,在五六歲的時候,各方面認識判斷,認同感日漸強烈起來,也越來越想表現自己,獲得大人和父母的認同和表揚,從這時候開始,應該說孩子的“養成”教育,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就到了關鍵期了。如果說兩三歲的孩子還主要是需要父母照顧吃好、喝好、玩好茁壯成長的話,那麼小孩子到了五六歲的時候,就需要父母從嚴從細做起,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方面,多花點兒心思,多付出點兒行動了。比如就拿學習來說吧,五六歲的孩子,幼兒園都快畢業了,馬上就上小學成為小學生了,這時候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應逐步“養成”,漸成“自然”,將來就會步入人生“快車道”,就拿讀書習慣來說吧,可以先在家中培養良好的讀書氛圍,飯後或在某個固定的時段,大家人手一本書,看書學習,當然孩子的書要用學校用書或其他適合孩子的書,在讀書學習完畢後,必須跟孩子回憶和探究書中的有關問題,或父母設定有關問題,引導孩子積極回答思考,當然父母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給與適當的誘導,循循善誘,讓孩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使孩子在讀書過程中、讀書完畢後,必須有思考、有記憶、有獲得感,善於動腦、樂於動腦。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父母要對症下藥,勤於誘導、善於誘導,逐步“養成”。
“一個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好父母就是一位好老師”,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娃娃抓起,處了孩子自身的努力外,為人父母更應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身修為,率先垂範,辛苦付出。朋友們!老鐵們!年紀輕輕的父母們!擼起袖子加油幹!將來培養的孩子哇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