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大學同學推薦我看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一直隔淺著,前段時間找了個時間縫隙花5小時35分中看完了,觸動很深,結合自身的教育寫點所感。

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裡,品格決定命運,童年影響一生,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一個人的童年真的很重要。

  孩子的品行習慣是如此依賴家長教育方式,很多人習慣把兒童的品行問題歸歸咎於為孩子自身,所以習慣指責孩子,家長在思考改變孩子的問題時,切入點永遠應該是如何改來變孩子,而不會從自己身上發現自己教育方式的問題,是否妥當。我突然間想起一件事,前段時間女兒的學校老師讓孩子們給自己的家長寫一封信時,女兒的這封信寫給我的,上面寫兩個內容:一是自己每收拾了家務但總是被搗蛋的弟弟弄得跟沒有收拾一樣,總是被我批評,讓她覺得心裡委屈;二是她平時還是比較獨立性的那種孩子,但有時候也有懶惰性,我督促她是會對我大吼她內心覺得很內疚。我看到這封信時,其實還是挺感動的,至少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也在反思,同時我也在反思我自己的言行,儘量以表揚的方式處理我和孩子之間的問題。

在這本書上寫著,批評一直貫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長不說,孩子就不懂得改,不說不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事實上,犯錯誤是兒童成長的必修課,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錯誤,用不著一發現孩子哪裡做得不好,就批評教育一頓。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心理健康的要素很多,它猶如一座花園,裡面盛開著自信產心、友善、誠實、理解等美麗的花草樹木——它根植的土壤就是來自外部的反射。

  人的天性是願意遵從自己的思想,排斥來自他人的命令,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為了形成兒童的自覺意識,也為他更好的執行決定,應該儘量上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選擇,比如做作業這件事,我女兒喜歡放學一到家書包一放就移不開身體去做作業,這時我會給她一個時間選擇,等半小時還是一小時後做作業,她說不知道時,我會只讓她只能二選一,這樣她自覺的會做出來選擇。

在培養習慣過程中,如果總是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個方面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如,比如週末女兒已經週六上數學和語文輔導班,但是這周她就非常不願意去上這個課,我從她的表情裡看出很痛苦的樣子,我問她的時候她就說就想放自己一天假,換成大人天天上班也件很苦的差事,我開始安慰她堅持一下馬上就放假了,可她仍可她仍然還是很痛苦,我直接跟老師請了假了你就在家休息一天吧,休息好了下午做作業,她瞬間開心的像花兒在開放,然後說媽媽你睡會,我去做饅頭給你和弟弟弄早飯,還說休息一會兒就看書,變被動成主動,主動做家務主動學習,如果我今天一定把她送去去學習可能學習效果也不會好,在家看書學習可能會更容易讓她接受,有時候我們和孩子都需要換位思考,才能有雙贏的效果吧。

  不陪孩子寫作業,要讓孩子知道做作業這件事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從來不陪孩子做作業,只有不懂的時候來問我,這件事情上,我覺得我還是做的很好,主要孩子上二年級的時候我被派去基層扶貧去了,平時也陪不了,家裡有老人看管孩子但是老人是看不了作業的,這反倒培養了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成人在教育兒童時之所以屢屢採取不合適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變成一種破壞性行為。前段時間我和倆位閨蜜有個群,閨蜜發了她孩子家長群一個截圖大致內容是這樣,老師懲罰孩子們晚上回家抄數學卷子400遍,有的小朋友抄到凌晨一點還沒有抄完,凌晨六點繼續起來抄,早上8點上課,有的家長一起幫著孩子抄寫,有一個孩子不願意上學去,強烈要求轉學,我那閨蜜還說她兒子也不做完,第二天直接被老師批一頓,老師還告訴家長們回家複習,第二天測試,我問她為什麼沒有人去學校那裡去反應這件事呢,她說大家都不敢得罪老師,只能默默的讓孩子們忍著,反思現在虐狗似的教育真的能教育出一批好學生嗎?不知道,但是我看著心裡很不舒服,為什麼教育總是建立在痛苦上呢?不在教育上虔誠思考,不去用心理解孩子,只在分數上一味的步步緊逼老師和家長,任何不良的成長過程都會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痕跡,成為日後影響終生的缺陷。

作為我自己是一個倆位孩子的媽媽,自己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做的太少,但有時候無力可使勁的那種束手無策的感覺,很多時候明明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合理,但自己本能的潛意識去做,關於教養這件事,一直都是在邊學邊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吧。

 

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二胎寶媽的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