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弟弟是一個“不愛回家”的人,每次放假回家,他都喜歡往外跑,睡覺也是儘可能去我叔叔家睡。

問他原因,他說在家裡經常挨數落(因為他從小比較調皮,被責罵甚至成為了家常便飯)。

而去叔叔家,因為叔叔和嬸嬸平常工作忙,通常只有他和堂弟兩人在家,會感覺比較自由。

有一天,可能是又被罵了,他突然發信息問我:“為什麼我總是捱罵?”

我沉吟了一會兒,回道:

“被罵或許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在旁人看來你做得還不夠好。”

強者多習慣於用自己哪怕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弱者。

就如許多父母自己都做不到好好學習,卻要求孩子考試成績要拿第一。

“怎麼辦?”在我弟弟追問之前,我也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不能改變別人,那就改變自己。”

這是一句勵志的話,也可以成為我們行動的方法。

對於強者們(父母、領導、老師)的要求,如果不是不能做到或者違背原則,那不妨嘗試聽取意見,調整自己的行為。

像我弟弟就是一個大大咧咧、衣服鞋襪隨手亂扔的人。

這些生活上可以算是無傷大雅的小事,在父母看來、抑或是把這些“粗心、隨意”的習慣和舉動帶到學習和工作中,就可以成為錯誤。

那這是不是不能調整呢?當然不是,保持整潔、做事有頭有尾……這些事只要真的重視、願意學習與練習,都能做到。

當然,也會有一些需要有所堅持,但無關是非對錯的觀點之爭。

比如畢業之後去哪工作,做什麼工作?

這是自己一輩子的事,如果意見不同,能溝通就溝通,不能溝通也不想妥協的話,那就先按自己想的做吧。

總之,我們不必也不能取悅所有人,只要能盡到應盡的責任(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就不要受別人看法的影響而懷疑自己。

畢竟,生活是自己的。

8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第二節 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