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當寶寶開始長大,並且能熟悉家庭環境,和日常一些飲食有關的緩解時候,如何讓寶寶吃飯的問題,就是很多家長都頭痛的事兒。

很多家長都抱怨說寶寶吃飯不認真,甚至寶寶已經3歲左右了還不會自己獨立吃飯,要父母喂,而且往往吃不了兩口就不肯吃了。

其實要讓寶寶獨立乖乖吃飯真的不難,關鍵是家長們是否給寶寶創造了一個好的環境。

今天給大家介紹幾個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小建議,希望看到之後,能讓很多父母配合著讓寶寶獨立自主的吃飯。

1讓孩子擁有屬於自己吃飯的專用餐桌椅

在寶寶小的時候,能獨立行走開始吃輔食的時候,給寶寶買一張屬於他自己的專用餐桌椅,首先,當孩子能開始獨立行走,或者能學會走路的過程的時候,他的所處環境比在哺乳期要大的多,所看到聽到的人物切換的場景也多,這個時候給寶寶買一張專屬自己的餐桌椅,能讓寶寶有自己的所屬感。不至於每次吃飯的時候,需要有父母抱著,陪著的習慣。這樣子會讓他有融入感。從孩子吃輔食的時候開始,就慢慢的將米粥,在屬於寶寶盆裡新增好,父母開始喂的時候就應當給他在獨立的所屬環境下就餐。慢慢的,當孩子在獨立就餐環境中,會漸漸的明白,自己用餐的時候,是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所使用的。如此之後,寶寶每次在就餐的時候,既能乖乖的在餐桌椅上,又能適應就餐的一些現象。

2良好的就餐氛圍

不要隨意給孩子夾筷子,其實,很多家庭的長輩,喜歡逗鬧孩子,尤其是在飯桌上,如果有孩子在場,而大人和孩子之間所吃的飯食不同,有些大人就經常喜歡用自己玩鬧的方式,喂孩子一些食物,偶爾的頻率是和孩子之間增進一些就餐的氛圍,也能給孩子創造一個“我們正在吃飯”的現象。但是如果過多的給孩子新增一些食物,養成“飯來張口”的習慣,那對後期孩子吃飯不愛動手,等父母喂的現象就會略微嚴重。

同時,在飯桌上,不管是什麼樣的環境,需要給孩子一套屬於他自己的餐具,附上一些孩子喜歡的食物,輔食,加一些適合的菜。莫要著急的先給孩子餵飯,很多時候父母為了著急孩子是不是會先餓著,或者自己在吃,怕孩子看著難受,就先給孩子餵飯,這樣子反而造成了,經常孩子會等著開飯就是父母喂的一個場景。適當的時候,應當讓孩子親眼觀察大家都在用餐,同時能察覺到自己碗裡也有食物,如果當孩子會開始察覺自己也需要用餐的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做一些互動,教會孩子如何用勺,筷來使用如何進食。並且不斷的鼓勵孩子的模仿姿勢很棒,有利於孩子對吃飯的興趣培養。

3適當斷掉零食

許多家長,在日常的時候怕孩子玩鬧期間,出汗,體力不夠,會在日常期間,備了很多零食和飲品,是不是的給孩子喂一點,吃一點。這樣子,不至於孩子在玩鬧的時候餓了。其實,當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一方面,孩子的用餐次數和用餐頻率不像哺乳期那麼頻繁,並且和大人們的生物鐘基本一致,但是也會因為孩子吃飽與否有一個很難衡量的標準度,所以,怕孩子飯後2個小時,3個小時就忽然餓肚子了,容易頻繁的給孩子吃一些食物和零食。其實需要父母制定相應的寶寶進食規律。比如2個小時一次,或者90分鐘一次給孩子喝一次水,吃點小零食,以便孩子略微飽腹,同時,給孩子睡午覺之後的水果,食物,都做計劃。不至於在什麼時候突然想起來寶寶是否餓了,就給孩子吃了零食,孩子年紀小的時候貪玩,並且,不容易記得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玩鬧,如果平時進食頻率很高,吃飯的時候就靜不下來,扒兩口飯就要去玩鬧了,因為他不餓,或者吃飯的時候,會惦記著零食,他就不會專心的把餐具中的飯食吃完。偶爾需要在寶寶日常,將寶寶的零食,分為必要的時候進食,和不必要的時候斷食,這樣子,有規律的在孩子需要吃飯的時候,才能吃的“香甜”。

4“有必要”的給孩子餓肚子

接著上一條建議,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會因為父母給孩子準備的“少量多餐”中惦記著孩子所喜歡的那個口味。所以在孩子如果不吃飯的時候,需要施加一些跟孩子之間的“規矩”,當然因為孩子還小,他其實不懂父母給他做出的一些指令,處於慢慢大腦發育的成熟,他無法判斷,比如,你告知他現在不吃飯,一會兒就沒有吃的了哦~,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嗯”。但是當父母用完餐之後一個小時,孩子指不定就餓了。如果你就這麼輕易的給孩子補一餐,那孩子下次吃飯的時候還是會推脫,等著有人幫他準備“飯後點心”。適當的時候,如果孩子餓了,就應當讓他慢慢的知道,不吃飯是會餓肚子的這個道理。當孩子到了下一個零食時間點,或者進餐時間點,他會吃的更香。好多的寶媽奶爸都怕餓著孩子,或者是怕孩子吃不好,不吃飯,就妥協了,給他準備其他的餐點去替代飯菜,但是越是替代,孩子的吃飯習慣就變的複雜,就越來越會有第二餐,第三餐的出現。這樣子,慢慢孩子反而疏遠了正常進餐的習慣。

5寶寶大膽點,父母多累點

我經常發現,好多的寶媽奶爸,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孩子吃飯的時候,一有什麼米粒掉下來了,一有什麼湯湯水水沾在衣服上了,就著急的拿個紙巾,撩根毛巾,擼起袖子就開始幫孩子又是清潔,又是責罵的,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吃飯的這些習慣,大可不必如此費心,一方面是孩子對有些事情的姿勢,他還沒到那個輕重區分明晰的時候,第二本身孩子就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能在一目之後做的和父母一模一樣,那又何來父母言傳身教的說法了。父母在孩子身上,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莫要著急,驚慌,激動,就怕孩子的有些言語先否定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僅僅支援吃一頓飯,哪怕一碗飯,有一半是吃進去的,一半掉衣服或者地上了,那也得先肯定孩子吃了一半的飯,至於剩下的,飯後一併打掃便是。所謂“關心則亂”,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愛孩子,但是過多的細節投入,反而對孩子的學習是個拘束。有必要的時候,讓寶寶自身大膽點,也就換來事後父母多累點。

6習慣養成要堅持

當孩子在慢慢長大的時候,除了吃飯,還有其他很多事情需要養成一些習慣了,所以,對寶寶一些生活習慣,做出一些耐心,慢慢的將孩子吃飯的方式,培養成一種習慣,先讓孩子學會這個方法,再學好,再去最佳化,不能一步成形的立馬就能做到和父母一樣的行為。同時,需要給孩子點耐心,他們會慢慢的做的更好,父母需要每天去監督,並且去陪著孩子習慣的養成,習慣成了自然之後,寶寶對生活中的更多好奇,好玩的事物才能發起更多的學習心態。每天花1小時,陪著孩子在學習中感受成長的快樂,成長的進步,父母也能很欣慰。莫要急功近利,三天出師,如若事與願違,就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局面了。

最後,奶爸還是想和好多寶媽分享心得,孩子的成長,是一場漫長而又喜悅的過程,他如果一部電視劇,你要有耐心的去品味每一個細節,才能再未來孩子成長的人生中,迎接每一次成熟,成長的拐點,讓孩子慢慢在被認可中找到自己成長的支點,是每一個寶媽和奶爸的責任。人之初,性本善。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怎樣給寶寶選擇鈣